小儿狼疮肾炎

小儿狼疮肾炎

ID:37658298

大小:194.50 KB

页数:52页

时间:2019-05-28

小儿狼疮肾炎_第1页
小儿狼疮肾炎_第2页
小儿狼疮肾炎_第3页
小儿狼疮肾炎_第4页
小儿狼疮肾炎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儿狼疮肾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概述  狼疮肾炎又称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systemiclupuserythenlatosusnephritis,slen)是指有肾病临床表现和肾功能异常,或仅在肾活检时发现有肾小球肾炎病变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公认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变大多累及数个系统或器官。儿童ln病变往往严重,难治病例较多。sle部分病人以肾外症状为主,肾损害轻;另一部病人则以肾损害为主要表现,肾外症状不明显,后者易误诊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流行病学  本病多发于青少年女性,男女比例为1∶7~1∶9。60%以上病人年龄为15~40岁,儿童发病高峰年龄在10~14岁之间,约1/3病儿

2、为5~10岁,极少发生于婴幼儿。人群总发病率无确切资料,国外资料估计在6.5/10万~48/10万之间,黑人与亚裔人群发病率较高,国内发病率约70/10万。肾脏病变在sle病人中很常见,约40%~70%sle患儿有狼疮肾炎(lupusnephritis,ln)的临床表现。肾活体组织检查一般病理检查发现肾病变者可达90%,进一步作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查发现有不同程度肾病变者近100%,ln患儿约占在全部ln病人的4%~10%。病因  sle病因尚未阐明,多数学者认为是有一定遗传特征的个体,在多种触发因素(如感染、理化环境因素)作用下,发生免疫紊乱所致的自身免疫性损伤,ln具有明显的

3、免疫复合物性肾炎特征。1.遗传因素遗传流行病学资料发现sle具有家族聚集倾向,同卵双生子sle发病一致率达25%~70%,明显高于异卵双生子(2%~9%)。本病患者近亲发病率也高,国外报道12%sle患儿近亲中患有同类疾病,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也高于人群总发病率。但大量的遗传病学研究分析,证实sle是多基因遗传,位于第6对染色体中的多个基因位点与发病有关,尤其是遗传性补体基因缺陷(c1r,c1s,c2及c4等早期补体成分缺陷)。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hla-b8、bwl5、dr2、dr3)、t细胞表面抗原受体(tcr)基因、免疫球蛋白基因等经典免疫应答基因的多态性

4、也与罹患sle有关。其中日本人、中国人hla-dr2位点频率增高,西欧血统白人hla-dr2和(或)dr3位点频率增高,我国南方汉人sle发病与drbl*0301及dqbl*0608有关,美国黑人与drb1*1503,dqal*0102和dqbj*0602有关。但其他人群研究未发现hla-ⅱ类基因与sle发病有如此相关性。进一步研究发现,某些hla-ⅱ类基因位点多态性与sle患者产生自身抗体有关,尤其是不同hla-dq等位基因所共有的多态性序列可能导致某种自身抗体的产生。如含高水平dsdna抗体患者中,96%具有hla-a-dqbl*0201(与hl,a-dr3和dr7连锁)

5、,dqbl*0602(与dr2和drw6连锁)或dqbl*0302(与hla-dr4单体型连锁)等位基因。另一些人发现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sle患者与hla-dqbl*0301(dqw7)、*0302(dqw8)、*0303(dqw9)、*0602(dqw6)等位基因密切相关。因此,推测sle患病基因位于mhc区域,与hi,a-ⅰ类、ⅱ类基因呈连锁不平衡性。正常情况下补体成分在免疫复合物的固定和有效清除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些成分因遗传基因缺陷而缺乏时,将导致免疫复合物在肾脏沉积而得病。但资料表明补体缺陷在sle中并不多见,且补体缺陷者肾病变也常不严重,临床表现不典型,累及男孩多,

6、因此它不代表多数sle的发病特征,同时表明致sle的遗传基因肯定具有多种复杂特征。2.环境与感染因素(1)紫外线:紫外线被认为是触发sle的病因之一。实验发现紫外线(主要是紫外线290~320nm)可诱使皮肤角质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1(il-l)、il-3、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紫外线还可以减弱巨噬细胞对抗原的清除以及抑制t细胞活化;约有1/3的sle患者对光过敏或紫外线照射后发病。资料表明紫外线可使细胞内dna转化为胸腺嘧啶二聚体,使其抗原性增强,诱生抗dna抗体。(2)药物或化学物质:某些药物可促使sle患者光过敏,如磺胺药、四环素;有些药物可诱发产生自身抗体

7、如普鲁卡因胺、肼苯达嗪等;有些香料、染料、染发水,烟火熏烤食品、菌类也可诱发sle。有人认为这药物或化学物质与细胞核蛋白结合后,发生抗原性变性,也是引发机体自身免疫损伤的重要原因。(3)感染:感染诱发sle也研究较多。近年资料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可发生sle;感染单纯性疱疹病毒可引起患者血清sm抗原浓度升高;sle患者血清中常见多种病毒抗体滴度增加(如风疹、eb病毒、流感、麻疹等),尤其是c型rna病毒。3.内分泌因素sle患者多数为女性,且不论男女患者雌激素水平均增高,雄激素水平降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