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电影推荐

心理学电影推荐

ID:37658850

大小:3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27

心理学电影推荐_第1页
心理学电影推荐_第2页
心理学电影推荐_第3页
心理学电影推荐_第4页
心理学电影推荐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理学电影推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心理学电影推介来源:互联网顾名思义,心理学电影必须与心理学这门学科有关,而非一种朴素的、感性的文艺心理的揣摩。照此说来,这类电影大致有两种形式:其一,导演的目的在于展现某种心理学原理或者典型心理障碍,例如《爱德华大夫》、《沉默的羔羊》、《本能》、《雨人》、《美丽心灵》。其二,也许导演并无意涉足心理学,但影片本质上谈的就是心理学问题,是心理学某个领域或理论的重要依托——我们都记得课上老师曾提到的著名电影吧?本来抽象、遥远的问题顿时栩栩如生而如同亲历了。当然,这一种也相对比较微妙,推荐两部新片《大象》(美国中学生校园枪杀事件,在众媒体凭主观臆想纷纷炒作马加爵事件的时候,人们尤其应该静下心来

2、看看这部片子)、《海滩》(一个心理实验,还能说什么呢?)。总之,功利一点地说,前者是应用自心理学,后者则是对心理学有用。值得一提的是,形式是次要的。个人以为,《飞越疯人院》倒不是心理学电影,因为它无论从目的到内容上都与心理学擦肩而过,所探讨的问题主要是自由和体制,只不过借了精神病院的场地一用罢了。心理学显然不是能打开所有大门的万能钥匙,甚至都不能单独打开一扇门,充其量只是钥匙圈。所以,我们很少能找到一部专为心理学而拍的电影,除非——除非我们中的一个将来去拍电影,或者写一本像斯金纳《沃尔登二世》那样的好书。(以下电影列表依时间降序排列,主要参照三个指标:心理学看点,艺术性以及观赏性。简介

3、与详细评述以后将陆续推出。另外,我没看过的电影暂不评分。)1.大象elephant(2003)2003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最佳导演奖编剧、导演、剪辑:加斯.范.桑特/GusVanSant摄影:哈里斯.萨维德斯/HarrisSavides出品国:美国语言:英语片长:88分钟IMDB:7.3/10简介: 影片根据1999年震惊世界的美国哥伦拜恩中学校园枪击案改编,讲述了在美国一所普通中学发生的一场恶性枪击案的过程以及前几个小时的事情,片名的含义则来自盲人摸象这则家喻户晓的古代寓言。哥伦拜恩惨案”发生后,媒体过度渲染其血腥场面,很多记者、犯罪专家、心理学家和青少年问题研究者大加分析和评论,围

4、绕这起少年惨剧周围的是各种猜测、无端的责备,同时也变成公众的一种消遣。这一切都令导演加斯感到反感,加斯认为这是“美国新闻史上的一次丑闻”,他说,“在这个时候,只有拍一部电影才能再现整个事件的真相”。影片力图通过“纯粹客观”的电影方式再现整个事件的过程,而不是自己或者他人的主观判断。加斯以两个固定时间作为电影的起点和终点,在这个时间段之内,不同主人公的活动展开了关联和交叉,我们看见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成为对方的“经验片段”,然而,仅仅是一个片段,只有把这些片断连缀在一起我们才得到了一个完整的时间。除去影片特有的叙述,青少年的校园生活和在他们之间存在的问题也一并得到揭示。在社会中,中学校园作为

5、现代社会里的一个机构,就像在这部美国电影中一样,它同时还是一个幻觉工厂,一个学着服从权力的实验室,一个有着独特逻辑、秩序和欲望的隔离区,教育成为一个形式的虚设,成年人没有从根本上理解这个世界。孩子们的伤感、憎恨、幼稚和孤独,这个“问题年龄”从未获得一个合理的解决。加斯为了拍摄访问了许多学生,他说,“有的中学生认为自己的生活一塌糊涂,也有的则很满足,但有的人直接说校园生活就是地狱”(引自《大象》法语版海报)。校园隐藏的这些问题就像一枚炸弹,这部电影拔掉了它灾难性的引线,当埃里克和阿莱克斯决定以自己的逻辑和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时,他们对这个成人世界已经不再信任,这不但是个少年悲剧,也是成人世界

6、和现代社会的悲剧。无怪乎,法国国家教育部2003年社教评选以绝对多数票把一等奖给了《大象》,可见该片在整个西方教育界引起的反响。心理学看点:当众媒体凭主观臆想纷纷炒作马加爵事件的时候,人们尤其应该静下心来看看这部电影。艺术性:*****观赏性:***详细评论:http://www.heart-bay.com/Announce/announce.asp?BoardID=2003&ID=4302.I.D./IDENTITY/身份(2003)导演:JamesMangold编剧:MichaelCooney风格:惊恐、悬疑IMDB:7.3/10时间:90分钟语言:英语简介:风雨交加的夜晚,11个

7、人先后被迫困守在一家破旧的汽车旅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有人死去,而死者的身边总能找到下一个死者的房门号码。于是大家聚集在一起分析彼此的共同点,震惊地发现,所有人都是同年同月同日所生。究竟凶手是其中的哪一个,或者凶手另有其人?心理学看点:DID(DissociateIdentitydisorder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旧称MPD,Multiplepersonalitydisorder多重人格障碍)艺术性:***观赏性:****相关心理学北京知识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