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安全的科学内涵与构架

生态安全的科学内涵与构架

ID:37663899

大小:412.6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8

生态安全的科学内涵与构架_第1页
生态安全的科学内涵与构架_第2页
生态安全的科学内涵与构架_第3页
生态安全的科学内涵与构架_第4页
生态安全的科学内涵与构架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态安全的科学内涵与构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理论研究《犯罪研究》2010年第4期“生态"交全的科学内涵与构架肖剑鸣张川内容摘要: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与多样化,生态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人类生存状态安全”日益成为现代生态学研究关注的焦点之一。相对于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的实质性科学内涵就是人类“生态”安全,即以人类为本位、以人类生态安全为核心的“共赢共存”状态。关键词:生态学;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生态安全小引:“生态”安全研究的学科背景“生态学”一词是德国著名生物学家海克尔1866年提出的。海克尔在其动物学著作中定义生态学是:研究动物与其有机及无机环境之间相

2、互关系的科学,特别是动物与其他生物之问的有益和有害关系。所以从传统意义上讲,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生物学分支学科。但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与多样化,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问题越来越突出。近代生态学研究的范围,也从生物个体、种群和生物群落,扩大到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多种类型生态复合系统。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几大问题都是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无论是SARS、雪灾、地震等公共卫生问题、自然灾害问题,乃至网络、心理等问题都将被证明是一种现代生态问题的演变形态。最近,在金融危机的全球化冲击波面

3、前,人们很自然地将其形象而又极富哲理性的表述为“金融海啸”。这说明人们已有意识的将其视为一种“金融生态安全”问题来面对和解决。现代生态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科技问题,还是一个文化问题,一个政治问题,一个经济问题,简言之,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而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也凸显了这一新态势:由定性研究趋向定量研究,由静态描述趋向动态分析,逐渐向多层次的综合研究发展,与其他众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日益显著。简言之,现代生态学就是一门广泛涉及自然、社会、人文领域,综合性极强的边缘交叉学科;是一门极富通识性特点的前沿复合学科。可以说,随着现代化进程

4、、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剧,人类所面临的诸多全球性问题,诸如环境、资源、能源、粮食、人口、社会安全、自然灾害问题无不可归结为生态危机。当今生态学的学科群几乎可以囊括、容纳一切传统学科的基础与应用层面,生态学已经延伸、渗透进所有传统学科、新兴学科、横断学科的核心和前沿。譬如:理论生态学涉及自然生态学(与生物学、地理学、地质学、气象学、土壤学、水利学、光学、声学交叉),社会生态学(与哲学、伦理学、数学、社会学、数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交叉),精神生态学(与生理学、医学、心理学、人类学等·10·万方数据《犯罪研究》

5、2010年第4期理论研究交叉)。应用生态学涉及城市生态学、工业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经济生态学、环境生态学、资源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草地生态学、湿地生态学、灾害生态学、污染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旅游生态学等。现代生态学还与系统论(如不同尺度生态系统研究)、信息论(如牛态系中的信息传递研究)、控制论(如生态物质循环研究,环境监测、评价研究,生态规划研究,生态材料制造研究)等横断学科密切相关。可以说地球表面的全部生态系统,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互生共存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一切有关生态系统的组构形态、功能机制及其运作变化;所有人类必须面

6、对的生态环境的变迁、生态灾变的防御、生态管理的调控、生态安全的运行无不与生态科学群的动态发展息息相关,从而使得应用生态学科学原理提高全民生态意识以解决人类当前面临种种实际生态危机问题的生态工程规划、生态管理决策、生态材料研发、生态安全保障、生态灾害预警、生态退化恢复、生态景观设计等新兴生态经济产业应运而生。正是基于现代生态学这一新的发展态势,现代生态学研究有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更为深远的意义、更为诱人的前景。在全球化进程急剧进行的今天,“人类生存状态安全”无疑将成为现代生态学研究关注的焦点之一。在生态学向众多学科渗透、交叉、边

7、缘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人类“生态”安全研究为核心的学术研究体系。同时,对“生态”安全的认识和研究的不断深入,也推动着现代生态学向更深层次、更广泛领域拓展。一、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一)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概念辨析纵观近代有关国家安全研究的学术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学者、专家对“安全”概念的内涵的认识在继承中不断突破。..特别是,学术界(主要是国际关系研究领域)有人对“传统安全”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提出了“非传统安全”这样一个崭新的有待深入探究的概念。其主流性观点认为:传统安全是以国家安全、军事安全作为主体,即所谓的

8、“国家本位”的安全观。“非传统安全”则是以“人的安全”作为主体,转向“以人为本”的安全观。这样由国家领土安全(含军事安全)这一狭隘领域,延伸到国家制度安全、经济安全、环境安全、资金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等广阔的空间,总之是“一切与人的安全”有关的问题,或与“一切人的安全”相关的问题都进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