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芳蔡的发家史

胜芳蔡的发家史

ID:37672170

大小:332.41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5-28

胜芳蔡的发家史_第1页
胜芳蔡的发家史_第2页
胜芳蔡的发家史_第3页
胜芳蔡的发家史_第4页
胜芳蔡的发家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胜芳蔡的发家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胜芳蔡”发家史蔡慕韩河北省霸县的胜芳镇是河北省著名的五大镇之一。胜芳镇原属文安县,位于县城东北。胜芳蔡家,起初只是一个碾房主,以掺杂使假、剥削劳工等手段,一变而为大地主,以后又发展成为大地主兼大资本家。在文安县和霸县、大城毗连的各县境内,“胜芳蔡”占有土地共达一千二百余顷之多(每顷一百亩),而在胜芳一镇即占有千顷,达全镇土地的三分之二以上。因此,在河北省境内是闻名遐迩的大“财主”。后来蔡慕韩又在天津金融界及工商界赫赫有名,成为著名的天津“八大家”之一。解放前胜芳蔡家做过许多反人民的勾当。直到解放后,蔡慕韩及其子炳尧经过实际的教育,已初步认识到自己家庭及本人

2、的罪恶。现在把“胜芳蔡”百余年来的发展过程,追溯到曾祖,按四代叙述如下:一、曾祖蔡增田时期蔡增田,清朝嘉庆二十年(1815年)生于胜芳镇。胜芳镇三面靠水,盛产稻米和芦苇。因此全镇经营碾房,代人加工碾米者很多。一般规定出米以后的下脚废料,归碾房充作加工费用。而蔡增田最初收买部分糠皮,按饲料出售获利,后来以低廉的工资雇工在糠皮内择拣出碎米渣掺入好米内出售牟利,另将拣余糠皮磨细混入小米面或玉米面售卖,因此获利甚巨。全镇遂均以“蔡大皮子”呼之(因为他是捣卖稻皮发财的)。蔡增田由于获有厚利,逐渐发展到将全镇碾房稻米全数包销。一1方面用低廉价格雇用大批劳动力拣米渣,每斗

3、稻皮必须拣出一定数量米渣,方付与几文制钱的工资;一方面由于他垄断了全部稻皮,别的商人只能再由他手中批购,因此他就操纵了行市。所以在短短的一、二十年的期间,就陆续购买了五、六十顷地,开设了立祥号钱粮行,并在胜芳中心区盖了好几所房屋,开始了大地主的奢侈生活。二、祖父蔡莲池时期蔡莲池是蔡增田的独生子,自幼娇生惯养,稍长,家设专馆教读,初考秀才名落孙山。再试时乃异想天开,请人(雇人当枪手)代试,双方言明,如能取得前三名,酬银五百两;结果发榜名列倒数第二名。蔡莲池颇不满,少付一百两。仅付八锭(每锭五十两),故人称蔡莲池为“八宝秀才”。蔡既有了功名,便挖空心思,在大清河

4、千里堤东南包括滩里、大柳村、韩村、孟家堡等村方圆百余里的“文安洼”并吞土地。文安地势低洼,形如盆地,四面高中间低,经常水涝成灾,积水有时三、五年不退,无法耕种。农民生活大成问题,故当地农民有云:“淹了文安洼,十年不回家。”蔡莲池即乘农民饥荒,以一斗当一亩,一石买十亩,大量并吞农民土地。仅大柳村和滩里两村即达百顷。另外,他又以放高利贷及先期放债手段,从农民手中夺取土地。如胜芳迤西霸县境内的煎茶铺村附近土地,适宜种芝麻,他先期大批放债,及受灾后农民无力偿还,土地即被他剥夺。这样仅一次就吞并了煎茶铺村的土地三十余顷。至1883年前后,蔡莲池即握有土地达七百余顷。胜

5、芳四周东至杨花港,西至田家口、煎茶铺,南至文安洼左各庄、艾头、富管营,北到堂二里、信安、中口一带(东西长达八2十里,南北亦有三十余里)都有蔡家大片土地。另外与文安县毗连的大城、霸县等县境内,也扩展了大量的土地。当时号称双千顷、“胜芳蔡”。由于土地的高度集中,无地、少地的农民为了生活,只得以高于售价的地租来租他的地耕种。农民劳动终年,仍不得一饱,因之卖儿鬻女者有之,逃亡于外者有之,死于逼迫者有之,被其串通官府逮捕入狱者有之。而越是灾荒之年,他越能够大量吞并土地。所以农民怕灾荒,而他却偏偏盼灾荒。他剥削来的钱除在家中修建银窖外,进一步扩充立样号,以经营粮食放高利

6、贷为主要业务,专事投机倒把,囤积居奇,操纵行市,牟取暴利。农民在夏收、秋收后需款还债纳税,纷纷出售粮食,立祥号便进行压低粮价,收购囤积。及至青黄不接时,又抬高粮价售与农民。这样一买一卖,获得很高利润。当立祥号扩充之初,蔡莲池曾对号内同事宣布:“咱们是本大利宽,无论用什么方法,绝不许在咱柜上有一笔赔钱的买卖。”起初同事间均甚诧异,以行市有涨有落,做买卖也就要有赔有赚。后来才知道蔡莲池的手段是非常毒辣,纵然赔了行市,也要以高利贷弥补过来。如立样号买进高梁时行市是每石三元二角,后来价格落到每石三元。蔡莲池乃采取赊销办法,派人分赴各烧锅推销,可以分期半年或一年付款,

7、但每石价格却为三元五角。这样既赚了行市,又得了利息,所以百余年来,立样号的账簿上并无一笔赔钱生意。他以高利贷剥削人的方式方法约分三类:(1)单纯的高利贷。市3面银根松弛利率较低时,利用其财势雄厚,大量吸收,造成银根趋向紧张。利率高昂时,再行吐出。另以实物折换来剥削农民,春季借麦折成米价。秋季借米,又折成麦价。这样折来折去,到农民偿还时连同利息价格,往往增加到一两倍以上。(2)与商业结合的高利贷,农民一般是春借秋还,春天借粮时,粮价高,折成钱加上利息,秋天粮价低,农民必须变卖粮食还债,自然就吃亏很大。(3)与地权结合的高利贷。即农民必须以土地来“活卖”、“典借

8、”。“活卖”就是农民借钱时,到期不还,将田地卖与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