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原 虫

第二章 原 虫

ID:37672776

大小:150.5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9-05-28

第二章  原 虫_第1页
第二章  原 虫_第2页
第二章  原 虫_第3页
第二章  原 虫_第4页
第二章  原 虫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章 原 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章原虫一、选择题【A型题】2001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感染阶段是()A.大滋养B.小滋养体C.单核包囊D.二核包囊E.四核包囊2002各种疟疾的潜伏期长短不一,其中最主要原因是()A.红细胞处期发育时间不同B.红细胞内期发育的原虫数不同C.人体免疫力的差异D.患者服抗疟药的结果E.疟原虫的种类和虫株不同2003急性阿米巴病最常见的病原诊断方法是()A.生活盐水涂片找粪内活动的大滋养体B.生活盐水涂片找粪内包囊C.血清学检查D.组织切片检查E.乙状结肠镜检查2004医学寄生原虫是指:A.寄生于人体的原虫B.人体的寄生性原虫C.寄生人体的致病和非致病原虫D.寄生人体和家

2、畜的原虫E.危害人体的原生动物2005鉴别阿米巴属虫种的主要形态学依据为()A.细胞的大小B.细胞核的数目与大小C.细胞内含物的性质与形状D.细胞核内染色质的形态学E.运动细胞器2006原虫的免疫类型多数属于()A.伴随免疫B.带虫免疫C.消除性免疫D.无获得性免疫E.无免疫2007溶组织内阿米巴致病期为()A.包囊期B.小滋养体期C.大滋养体期D.大小滋养体E.大小滋养体及包囊2008急性阿米巴病的典型病理变化()A.对靶组织的溶解性破坏作用B.生成肉芽肿C.细胞内寄生的增殖性破坏D.由外毒素引起的局部及全身性反应E.变态反应2009最可能检出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

3、的检验物是()A.成形粪便B.粘液脓血便C.脓血痰液D.肝穿刺液E.尿液2010阿米巴痢疾的主要传染源来自()A.急性阿米巴痢疾患者B.慢性阿米巴痢疾结肠炎患者C.无症状带虫者D.阿米巴肝脓肿者E.动物宿主2011对人体致病力较强的两种阿米巴是()A.E.histolytica,E.hartmaniB.E.histolytica,E.coliC.E.histolytica,E.gingivalisD.E.histolytica,naegleriafowleriE.Endolimaxnana,Iodamaebabutchlii2012阴道毛滴虫广泛流行,主要由于()A

4、.包囊的抵抗力强B.滋养体抵抗力强C.包囊的抵抗力强D.生活史复杂E.需中间宿主2013血检间日疟原虫患者,采血时间宜于()A.发作后一周B.发作后数小时至10余小时C.发作期间D.发作后72小时E.发作后48小时2014血检恶性疟原虫配子体适宜的采血时间,是在周围血液中出现环状体之后的()A.数小时B.一周内C.10余小时D.三周E.10天左右2015杜氏利什曼原虫的主要致病机制()A.病原体在巨噬细胞内大量繁殖引起巨噬细胞的破坏与增生B.变态反应C.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D.细胞毒反应E.补体作用2016引起全血性贫血的原虫是()A.溶组织内阿米巴B.杜氏利什曼原

5、虫C.间日疟原虫D.蓝氏贾第鞭毛虫E.冈比亚锥虫2017黑热病传染媒介是()A.中华白蛉B.蒙古白蛉C.中华按蚊D.致乏库蚊E.苍蝇2018我国黑热病的保虫宿主是()A.猫B.犬C.猪D.家鼠E.牛2019人体弓形虫病的首要传染源来自()A.病人B.病畜C.隐性感染者D.急性弓形虫病者E.艾滋病者2020人体先天性弓形虫病多表现为()A.急性感染B.隐性感染C.进行性感染D.弓形虫脑病E.畸形胎儿2021对间日疟原虫有先天抵抗力主要是()A.红细胞ATP水平下降B.HB结构异常C.Duffy血型阴性D.红细胞缺P-6-GDE.网织红细胞2022Duffy血型阴性者和

6、镛状红细胞阴性者对何种疟原虫具有先天性免疫力()A.间日和恶性疟原虫B.恶性和三日疟原虫C.三日疟原虫D.间日疟原虫E.恶性疟原虫22023鉴别内阿米属虫种的主要形态学依据是()A.细胞的大小B.细胞核的数目与大小C.细胞内含物的性质D.细胞核内染色质的形态E.运动细胞器2024在疟疾流行区(<10%)要迅速控制流行,应采取何项措施为主()A.开展防蚊灭蚊B.开展服务C.查治传染源D.开展宣传教育E.以上都不是2026原虫致病作用除蠕虫感染的一般作用之外,还具有原虫哪些自身的特点()A.虫体细小,损害严重,免疫逃避B.增殖作用,代谢活跃,损害严重C.增体细小,免疫逃

7、避,机会致病D.增殖作用,播散能力,机会致病E.以上均不是2027疟疾再燃的原因是()A.迟发型子孢子B.速发型子孢子C.残存的红外期原虫D.残存的红内期原虫E.新近再感染2028各种疟原虫侵入人体后,潜伏期长短主要的是取决于()A.红外期发育时间不同B.红内期发育周期不同C.疟原虫的种,株生物特征D.人体的免疫力差异E.患者服抗疟药情况2029疟原虫侵入人体后,可能诱发机体产生的免疫为()A.消除性免疫B.非消除性免疫C.伴随免疫D.带虫免疫E.以上均不是2030溶组织内阿米巴的主要的致病机制是()A.触杀与胞溶B.细胞吞噬C.伪足破坏D.溶酶作用E.细胞毒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