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

ID:37679031

大小:95.6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28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_第1页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_第2页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_第3页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_第4页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基础知识梳理】 一、抗日战争1.日本侵华(1)侵华史实①局部侵华: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三省,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②全面侵华: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之后,日本又先后占领北平、天津、广州、武汉等地,中国失去华北、华南等大片领土。(2)侵华罪行①1937年12月,制造了南京大屠杀。②1941年初,制造了河北省丰润县潘家峪惨案。③在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2.全民族抗战(1)抗战初期①共同抗日: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

2、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②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即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③正面战场: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广大军民英勇抵抗日军侵略。④抗战结果:中国军队虽然取得了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但无力阻止日军的疯狂进攻。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2)相持阶段①中国共产党: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这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3、②国民政府:除在中国境内作战外,中国军队还开辟了国外战场,派遣远征军到缅甸作战。(3)抗战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4)意义①国内: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②国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概念阐释] 党内合作与党外合作(1)党内合作: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所谓党内合作,是指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两党的合

4、作在国民党一党内部进行。(2)党外合作: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所谓党外合作,是指国共两党没有统一到任何一个政党内部,而是在两党之间进行合作。[易错提醒] 正确区分国共两党抗战与全民族抗战全民族抗战并不单指国共两党合作,而是以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抗战行为。国共两党像两面旗帜,起引领、带头作用。二、解放战争1.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1)努力①重庆谈判:1945年10月,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②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

5、协协议。(2)结果:政协协议被国民党撕毁,和平建国的希望破灭。2.人民解放战争(1)爆发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2)战争进程阶段时间战略重点战略防御1946年6月~1947年春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大别山和对陕北、山东两个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战略反攻1947年春~1948年9月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地区战略决战1948年9月~1949年1月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渡江战役1949年4月解放南京,推翻国民政府统治(3)胜利意义①对中国: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一个独立自主的新中

6、国。②对世界: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③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归纳总结] 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1)两党的阶级属性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阶级属性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

7、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形势和有利的国际环境就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插手,又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教材断点补遗] “十四年抗战”概念“八年抗战”的说法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8年时间。如果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至日本无条件投降,则为14年。“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14年抗战”的概念,符合中国抗日战争的实际情况,也符合近些年史学界共识的主流观点。【细讲重点】主题一 抗日战争的特点及胜利原因史料实证史料一

8、 (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