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的未来(教学反思)

为了孩子的未来(教学反思)

ID:37679588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8

为了孩子的未来(教学反思)_第1页
为了孩子的未来(教学反思)_第2页
为了孩子的未来(教学反思)_第3页
资源描述:

《为了孩子的未来(教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为了孩子的未来江艳兵“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如或知知尔,则何以哉?”由这个话题,他知道了学生们的抱负和志向,还观察到学生们的性格特征。由此,生发出一个重要问题,作为教师,你真正了解你的孩子多少?笔者认为:为了学生的未来,教师要真正了解学生。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至少要丢掉这三“主义”:一是本本主义,二是经验主义,三是盲动主义。谈到主义,人们第一反应是它一定和政治有关,而说它和教育有关则是穿凿附会,甚至无病呻吟。但时下的教育,确实存在这三种十分不良的主义一一我自己也存在这三种主义。曾子说:吾尝三省吾身。作为教师,首要要三省的,就是是否犯了三种主义的毛病,至少对于我来说,来

2、到永靖小学,承蒙校方和诸家长信任,让我当个代课的语文教师,我有义务首先自省我自己有无这三种坏毛病。我本人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乃是三年级3班的语文教学。三年级,从课本到学生,都出现了渐变。从课本变化来看,之前的课本侧重要求学学识字记音,造简单的句子,至多写简单的话,达到简单的养成;现在则要求学生能看懂较长较深的文章,能写较长的文章,逐渐养成相对独立的知行习惯,认识较复杂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学生变化来看,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到了急剧生长发育时期,最近发展区也渐行渐远。当务之急,是如何引导学生适应并成功过渡。初来乍到,对三3班的学生了解不多。无本本可供参考,无经验可资借鉴,有盲动蛮干的倾向

3、,刚让学生测试完,喜忧参半。所喜者,及格过半,所忧者低分太多。此时,本本会不断涌来,传经布道者屡见不鲜,心里没底,抄袭本本,照搬经验,以致盲动,不仅害了学生,也害了自己。人区别于动物者,唯思维和劳动而已。凡是善思善成的,脑子里是绝容不下三种主义流毒的。因此,反本本,反经验,反盲动,绝非一日一时一地之功,教师每天都会面对新事物新观念,那种毕其功于一役之想法,役后人人乐见,但绝不可能实现。教学活动,教师更多要坚持现实主义,而非浪漫主义。偶尔浪漫一下,只是暂时的调剂和轻松。课本生成了,教纲规定了,课标发布了,变成了要求师生执行或达到的死东西,甚至具有法定强制性,不容质疑,也不容修改。似

4、乎教师只要不折不扣执行,并且“老实点”、“达标”就行了,何必劳神苦思呢?但实际上并非简单执行就行了。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教纲、课标、课本,只规定了大方向,没要求具体到某个字词句、段落必须怎么教、怎么学,某篇文章必须怎么交、怎么学。笔者坚信,教纲、课标、课本所要求的,只要达得到、完得成,教采取什么合理手段来交,只要不违法,都应该是自由的。教育部门、学校都应当给予学师充分的自由,不要干预太多。否则,教师很容易搞本本主义的,乐得轻松。至于学生是否能接受,是否能理解,是否能学好,就显得无足轻重。理由很简单,上面要求这么做。本本主义,上面不给它生存的土壤,教师没有不必要的紧箍咒,教师的

5、金箍棒自然会变化无穷。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教育与政治有关,但毕竟不等同政治,更不能完全政治化,而应当保持一定的自由度和独立性。这样教师才敢对课文创造性的变通、运用,开发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启导学生发潜力,创造性的学习课文、理解课文、运用课文,从而助力教师创造性地完成课标、教纲规定的任务。上面放了“权“,教师就不应当阳奉阴违,搞形式主义,本本主义,不备课,照本宣科。否则,上面即使不说什么,学生难到会不说什么吗?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一手遮天,也做不到像周厉王那样能“止谤”,让人道路以目。即使上面学生也不什么,教师难道会全无愧疚、羞耻之心吗?叶存仁说,不畏人知畏己知。主动开发教学方

6、法、创新又创造性地教学,把死课本教活,把学生教活,让学生主动学习,起码应教会基本的学习方法、基本技能、基本内容,乃是教师份内之事,如果连这些都要打折扣,要好逸恶劳,企图一劳永逸,那么师道何存呢?韩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但并未说学者需要搞本本主义的老师,否则师道本身就不存在。与本本主义关联密切的是经验主义。很多经验丰富的教师,因为见多识广,阅人无数,在很多教学问题都是靠经验就能处理好。久而久之,靠同一经验处理同类教学问题的成功次数多了,容易成为惯性,成为惯性就不愿再改,特别是惯性上升为权威之后,一般人难以置疑,一旦运用这种经验的人多了,发生大面积失误或失灵,损失确实难以挽回。3我上

7、的是三年级学生的课,学生们记忆能力很强,一旦我把在别的地儿是正确的而在本地儿是行不通的经验传授给他们,他们接受后很难从他们的记忆里抹去,这是害他们,而不是救他们。或许有的老师会认为他们一直怎么样或是一直不怎样,但我只能谨慎地认为或许他们真的如此,而不能冒险认为他们确实如此。理由是,我作为他们的老师,我不能只听别人的一面之词,就草率地认定他们如何如何,这样不仅可能伤害他们的自尊,也会损害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经验,作为一种历经检验的相对真实,值得人们去学习和珍视,就像课本。但我作为转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