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_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_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ID:37679956

大小:7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8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_中华文化的勃兴(一)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_中华文化的勃兴(一)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_中华文化的勃兴(一)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_中华文化的勃兴(一)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_中华文化的勃兴(一)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_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导入新课:1、播放有编钟音乐的幻灯片(请大家猜一猜)这是十二属相的哪一个属相?2.同学们是依据什么来猜的呢?(图形,意思)3.老师小结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刚才猜的十二属相并不是一般的图画,而是一种文字。这种文字的产生,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勃兴。今天,我们就从文字的演变来了解中华文化的勃兴。培养学生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板书: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一文字的演变:(老师讲述)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汉字是我们的母语,她是我们祖先智慧的创造和结晶。板书:文字的演变(提问一)中国

2、古代有哪些关于文字起源的传说?(结绳记事)(演示幻灯片)结绳记事“古者无文字,其有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强调)这只是一种记事方法,中国文字是通过另一种途径逐渐形成的。(小结)结绳记事都只能是作为一种治史的参考。那么,我国的文字究竟是由什么逐渐演变过来的呢?(引导学生看书P41《二里头遗志陶器上的符号》)(强调)这些还只是文字符号,还不能称其为文字。(幻灯片,甲骨文)板书:甲骨文(什么叫甲骨文?)请同学们在书本上划出(提问二)请同学们注意它的书写材料,笔画结构,以及从中你能会意到什

3、么?1.书写材料是龟骨和兽骨,所以这种文字叫甲骨文。2.它的笔画结构已经具备了汉字“六书”的构字方法。(提问三)这些龟甲和兽骨上都写的什么呢?指导学生阅读P45自由阅读卡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要去打仗,能胜与否?有人进攻吗?王后什么时候生孩子?是男呢还是女呢,等等,全都要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事项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6(提问四)由此得出什么结论?板书: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提问五)甲骨文是怎样发现的呢?(请一位同

4、学讲王懿荣的故事)(幻灯片,猜一猜甲骨文)(提问六)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甲骨文的被发现,有什么意义?大家可以讨论一下。答案一:说明了我国文字的时间很长,到现在为止,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答案二:说明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我们应该为有辉煌的文明而自豪。答案三:甲骨文的出现,来证明文献资料的真伪。……[教师总结]甲骨文的发现,其意义非常大。(幻灯片,演示----文字的演变)[教师讲解]甲骨文之后是金文。金文刻在青铜器上,也称“铭文”“钟鼎文”。早在商朝晚期,青铜器上已有铭文,字数较少,用来表明该

5、青铜器的用途、主人、制作人。西周时,许多青铜器均有铭文。其中,毛公鼎内有铭文近五百字,在已发现的青铜器铭文中,是字数最多的。在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大篆。大篆比金文笔画均匀,字形整齐。战国时期,人们用毛笔蘸墨,在竹简上或丝帛上书写,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变化。到现在为止,“文字的演变”一目就学习完了。下面,我们用板书明确一下这个演变过程。[板书]甲骨文→金文(铭文、钟鼎文)→大篆(过渡):商人在占卜的时候,卜问吉凶都是向谁寻求答案呢?(天)。小结:所以我们的

6、祖先,从很早的时候起,他们就对无边的天际,人们开始注意观察天象以寻找其变化的规律。二、天文和医学的成就:1、<指导阅读P42>我国古代都有哪些天文方向的成就?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填写本表格。6科目时间成果天文夏朝记录了我国最早的一次日食。春秋(公元前613年)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到一颗彗星扫过北斗,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历法夏朝农历又称“夏历”源于夏朝。商朝历法逐渐完备。战国制定出24个节气,这是历法上最大的成就。春秋战国名医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沿用。 

7、3、(幻灯片,日食、月食)古书记载的最早日食记录发生在夏朝。商朝甲骨文中所记载的日、月食经证实都很可靠。西周末年出现了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另外,在春秋时期我们的祖先还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讲到商朝甲骨文记录日、月食时,指导学生看教材中《记有日月食的甲骨文》的插图,4、拿出准备好的一本挂历:问:什么是公历,什么是农历?(播放fiash课件农历)公历是根据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周期制定的历法,世界通用,以耶酥诞生为公元元年。又称阳历。农历是根据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周期制定的历法,又称阴历

8、。在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前,我国一直通用农历。农历又叫“夏历”。从其名称就可以知其制定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播放幻灯片>商朝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十二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战国时期,人们制定出一年24个节气。[教师讲解]历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换一句话说,历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核心。[幻灯片显示]《二十四节气歌》(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