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优化课堂教学

创设问题情境,优化课堂教学

ID:37688942

大小:3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8

创设问题情境,优化课堂教学_第1页
创设问题情境,优化课堂教学_第2页
创设问题情境,优化课堂教学_第3页
创设问题情境,优化课堂教学_第4页
资源描述:

《创设问题情境,优化课堂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创设问题情境,优化课堂教学育才实验中学李新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新课标特别强调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即让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营造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不断进行探索活动,使知识更好地被学生接受、消化。那如何来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有人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2、就能达到目的,于是在短暂的时间里给学生提出很多问题,而这些所谓的“问题”,多数不具备问题的价值。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问题”强加给学生,而应通过启发式教学,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形成问题情境的途径  1、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形成问题情境  自然界的许多变化充满神奇色彩,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但对学生而言却是一个个解不开的“谜”。这些“谜”对学生有极大的诱惑力,激励他们去探索其中的奥秘。例如,学习碳酸盐性质时,引导学生观察溶洞中奇特的钟乳石和石笋,学生就能提出: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这里会发生哪些化学反应呢?  2、通过演示实验

3、和实验设计形成问题情境。  精心设计的演示实验,往往带给学生的是惊奇、不解和矛盾,促使学生迅速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结合现象进行思考。实践证明,演示实验的素材十分丰富,极易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是设计问题的最佳情境。例如: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学生不小心将双氧水溶液滴到红砖上,发现也能看见产生大量的气泡?对此学生提出:是否红砖也能在过氧化氢分解中起到催化作用?那又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呢?这些意外的发现,有着特别的印象,当他们完成实验后自然就理解了催化剂的概念。利用实验设计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得到启发,再让学生动手实验,台上台下焦点聚集在一起,认真观察、情绪高涨,参

4、与实验,积极思考。这样学生不仅能养成了严谨的科学态度,而且还能使学生问题意识得到表现,同样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3、利用学生错误设置问题情境  在学习、实验或测验的错误中,有一类是凭经验“想当然”的结果,往往因依赖权威而不多思索。如果不创设问题情境,会让学生逐渐依赖权威,而失去创新能力。学生事后一旦发现肯定的结论与事实相悖时,“出乎意料”的惊讶感油然而生,他们迫切希望找到充足的理由去否定自我。例如,在新配制且较浓的NaOH溶液中滴入酚酞,出现了红色,但一振荡红色迅速褪去,这又是为什么?可以组织学生查阅有工业NaOH生产的资料,发现了工业生产的NaO

5、H中含有一定量的过氧化钠,而过氧化钠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变成有色物质褪色。从而再提出:有什么方法可以消除这种现象?又如,学生在题目中遇到收集CO2的方法。因为学生对“CO2能溶于水”的根深地固,在答题时往往就只写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而对排水法置之不理。可事实上,却能用排水法又快有好地收集满一瓶CO2,此时学生心中定是疑云重重。这时教师让学生用实验证实,老师再加以解释,让知识更完善。这样问题情境的设计可以让学生暴露出知识的不完整,而通过查资料或再实验来完善知识结构。  4、利用学生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的看法设置问题情境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自发或受教师启发能对某

6、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有时甚至展开激烈的争讨。教师在鼓励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同时,引导他们从正、反两方面冷静地进行思考,从不同观点的冲突中领悟化学知识的内涵。例如,学生就如何区别浓硫酸和稀硫酸时候各持异议:①一方说浓硫酸具有腐蚀性,而稀硫酸不具有腐蚀性,所以可以用纸张来区别。另一方面则说浓硫酸具有腐蚀性,而稀硫酸沾到纸张上时间长了也能使纸张腐蚀;②一方说用无水硫酸铜来鉴别,加入无水硫酸铜一会儿能观察到无色硫酸铜变成蓝色的晶体是浓硫酸。而另一方说用蓝色的硫酸铜晶体也能鉴别出来,加入蓝色晶体逐渐变成白色粉未的是浓硫酸。学生看法各执一方,从中引出问题:这些学生鉴别

7、的理论依据分别是什么,这些方法中的描述现象是否完整?是否只有这些方法?  二、问题情境式教学法的优势  1、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反省认识能力  问题情境式教学法多采用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化学实验中用问题情境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从实验目的、原理、方案的制定、仪器的选择组装、药品的选择、操作到结果的分析积极参与,主动动脑动手,独立观察、分析。让学生可以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受到原有知识经验或思维定势的影响,对遇到新的知识会出现错误的结果,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中,使学生进

8、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