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东岳论丛

2006年5月东岳论丛

ID:37693469

大小:498.46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28

2006年5月东岳论丛_第1页
2006年5月东岳论丛_第2页
2006年5月东岳论丛_第3页
2006年5月东岳论丛_第4页
2006年5月东岳论丛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6年5月东岳论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6年5月东岳论丛May.,2006第27卷第3期DongYueTribuneVol.27No.3【名家主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主持人:何中华实践唯物主义的奠基之作———再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何中华(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济南250100)[关键词]马克思《;提纲》;实践唯物主义;本体论;现象学“;改变世界”[摘要]实践之所以具有本体论的含义,取决于它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所固有的开启性。在实践这一原初性范畴的展开中,一切可能的存在者“是其所是”,即显示并证成自身。按照“能指”与“所指”的划分,作为本体范

2、畴的实践是在“能指”意义上成立的。“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昭示的乃是非外在式地看待事物的本然的观察方法,亦即“回到事情本身”。在马克思的语境中,对于作为人的实践性存在的展现方式的历史的把握,是一种反身性的内在的“体认”。这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存在的现象学建构的独特角度。实践唯物主义之所以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就在于它给出了现实批判的合法性,从而使“改变世界”的要求获得了一个理论上的解决。[中图分类号]B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353(2006)03-0005-12再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

3、),应该找到一个能够使其深刻意蕴得以敞显的新颖角度。其成败的关键在于,作为读者的我们能否真正开辟独特的运思进路,以便“唤醒”文本意义,使其“活”起来,从而得以澄明。从某种角度说,读者有时能够比作者更好地领会文本的意义,这是其优势所在。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找到恰当的契机。再读《提纲》,不应使文本成为从马克思的思想有机体中剥离出来的一个“生理学切片”。只有被置于马克思思想的总体脉络和整个语境中,其内蕴才能真正变成有生命的东西,也才能向人们自然地坦露出来。但是,即使这样一种最为尊重思想史本性的做法,也会遇到某种假设的挑战。麦金

4、太尔就认为“:如果我们把这篇提纲一方面看作是标志着马克思与他至此以前的著作的一个重要决裂,而另一方面它又提出了一条马克[1]思事实上尚未去走的一个方向,那么,依据他另外的著作这种做法本身就会是误导”。这就提出了一种可能性《:提纲》所昭示的只是“一条未走之路”。果真如此,采取“以经解经”的方法诠释《提纲》,特别是用马克思后来的著作去解读《提纲》就难免造成误读。问题在于,如何才能“证明”这是“一条未走之路”呢?换言之,怎样证明《提纲》是马克思思想断裂的一个标志或环节呢?这诚然是一种抽象的可能性,但它是否属实仍然无法逃避对马克思后

5、来著作的解读及其所提供的证明。在这个问题上,强调《提纲》和后来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之间的内在连续性和一致性的麦克莱伦可能更正确些。他指出“: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概[2]略地写出了在几个月之后他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详细论证的思想纲要”。证明《提纲》与《德意志意识形态》在内在理路上的一致性,不是本文的任务,笔者将另文讨论。这里只是为捍卫马克思著作的互文性关系及语境的建构申明笔者自己的立场。[收稿日期]2006-04-03[作者简介]何中华(1962-),男,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5东

6、岳论丛2006.5一、实践何以能够成为本体范畴实践的本体论含义之确立,使马克思哲学的“历史感”获得了真正可靠的保障。它提供了使人们只要接受这一本体论承诺就不得不如此运思的必然路径,从而使该运思方式不再是人们的或然的致思偏好。这是实践唯物主义在元哲学层面上的建设性意义之所在。实践之所以具有本体论的含义,归根到底取决于它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所固有的开启性。实践开启了一切可能的存在者之存在。就此而言,它成为存在者之存在的召唤者。一切存在者的“是其所是”,皆成就于实践境遇的开显之中。在实践这一原初性范畴的展开中,一切可能的存在者“是其所

7、是”,即显示并证成自身。实践的开启性和建构性即在此被成就。实践乃是存在之源,它让存在者“出场”、“显示”、“澄明”、“绽放”⋯⋯,总之让其“在”起(出)来。严格地说“,让⋯⋯存在”,仍然有外在性之虞,即它难以避免对于存在者而言的外在性。更好的说法是“存在者”“存在”,在其中隐而不显却又成就了一切的正是实践之功。实践并不是外在于存在者的使动者,而是像黑格尔所谓的“理性的狡计”所扮演的那种角色,毋宁说是“实践的狡计”。当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时,他是试图意谓不是人“说”语言,而是语言“说”人。这就超越了语言的工具性质,使语

8、言进入人的存在层面。与此相类似,我们更应该说“实践是存在的家”。在此意义上,不是“我”去“实践”,而是“实践”塑造“我”,生成“我”的“存在”。作为创生原则,正是实践使人成其为“人”,使物成其为“物”,使一切可能的存在者“是其所是”,但同时它又隐而不显。这不是“实践的狡计”又是什么呢?作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