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构造格局和岩浆岩带的形成与演化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构造格局和岩浆岩带的形成与演化

ID:37697135

大小:100.4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29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构造格局和岩浆岩带的形成与演化_第1页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构造格局和岩浆岩带的形成与演化_第2页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构造格局和岩浆岩带的形成与演化_第3页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构造格局和岩浆岩带的形成与演化_第4页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构造格局和岩浆岩带的形成与演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构造格局和岩浆岩带的形成与演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7卷第2期地质调查与研究Vol.27No.22004年6月GEOLOGICALSURVEYANDRESEARCHJun.2004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构造格局和岩浆岩带的形成与演化123汤加富,高天山,李怀坤(1.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所,安徽合肥230011;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安徽合肥230026;3.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300170))摘 要:在研究印支期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的形成与地幔差速环流的基础上,系统综合了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的基底构造对断裂构造的控制,深层构造对隆凹与

2、断陷盆地的制约,伸展构造在陆内及陆缘外的表现,岩浆岩带的时空分布及展布特点等规律,依据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构造格局与岩浆岩带在时空分布上的宽阔性、方向性、迁移性、分带性,特别是深层构造对浅层断裂构造、伸展构造的制约,以及岩浆岩带、隆起与盆地等自西向东迁移特点,提出其形成机制可能与强大地幔东向差速环流有关。关键词: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构造格局;岩浆带;地幔东向差速环流+中图分类号:P54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956(2004)02-0065-10主要呈EWNEE向,如伊林哈

3、别尔朵—西拉1 引言木伦、华北陆块北缘、集宁—凌源断裂带,以及历经漫长的地史演变,由印支运动完成华伊利克得—加格达奇、克拉麦里—札鲁特断裂北与华南地块的聚合,形成一统的中国大陆。带等。在秦岭—大别—苏鲁地区,自西而东,主此后海水逐步退却,除西南边陲地区外,中国东要呈NWWNE向弧形展布,如龙首山—固始、部在中新生代已是陆相沉积,开始了中国大陆商南—商城、磨子潭—晓天、襄樊—广济、响水、由从前的南、北差异,转变成东、西分野的另一五莲断裂带等。在华南地区,则呈近EWNEE重要构造演化期。印支运动以后,

4、中新生代的向,有绍兴—萍乡、歙县—德兴、景德镇—宜丰、[1]燕山运动和喜山运动形成颇具特色的中国东怀化—安阳、宜山—全南断裂等。在江南加里部构造格局与岩浆岩带,多数学者认为与太平东造山带及南岭地区,这类断裂主要呈NE向,洋板块往西俯冲于大陆板块之下有关。但是,如华蓉山、慈利—凯里、淑浦—三江、抚州—遂本文中通过中国东部的基底构造、深层构造、伸川断裂等。在扬子地块南东缘,因受新特提斯展构造等研究,认为中新生代的构造格局与岩带的影响,主要呈NW向,如南丹—紫云、右江浆岩带之间的分布(宽阔性、方向性、分

5、带性)与断裂带,以及在湘、赣、闽、粤地区的NW向断裂演化(迁移性)关系,可以用强大地幔差速东向带。这些基底断裂在中新生代重新活动,制约环流来解释。了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的形成及火山岩—岩浆岩带的空间展布。2 基底构造对断裂构造的控制新生性断裂,是中国东部基底拼合焊接成一中国东部在中新生代发育有不同时期、不整体后,在强大的地幔环流东向运动的作用下,[2]同方向、不同性质的断裂系统,这些断裂系统形成SNNNE向的深层构造系统,制约和形成的成因机制可以简要地归结为两大类,一是继切割不同深度岩石圈断裂,控制中

6、新生代大型隆承性断裂,二是新生性断裂。凹盆地的形成及东部构造岩浆带的分布。这些继承性断裂主要受中生代印支期之前基底新生断裂在秦岭—大别造山带以北有:大兴安岭构造(褶皱、断裂)控制。这类断裂在华北地区—太行山、嫩江—青龙河、四平—哈尔滨、依兰—收稿日期:2004-02-2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773148);中国地质调查局综合研究项目(200113900070)作者简介:汤加富(1937-),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及构造研究工作。©1995-2005TsinghuaT

7、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66地质调查与研究                第27卷 舒兰、鸭绿江等断裂带;在秦岭—大别造山带之赤峰、昆仑—秦岭—大别造山带相对应,SN南有:四会—吴川、赣江、宜黄—宁都、兴得—武NNE向的有贺兰—龙门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平、崇安—河源,丽水—莲花山、丽水—南澳等断—武陵山、中国东部陆缘、菲律宾西缘四条陡变裂带。在这些断裂中,以NNE向郯庐断裂最为带,以及自西而东的西部幔凹区、中部深层构造[3]著名。徐嘉

8、炜认为它是巨大左行平移(750km)过渡带和东部薄壳带。大陆地壳自西向东逐渐走滑系,与太平洋东岸圣安列斯断裂相对应。汤减薄,西部幔凹区地壳厚44~57km,推测岩石[4~6]加富等认为是切割大别造山带褶皱基底的圈厚100~120km,中部过渡带地壳平均厚38枢纽型深断裂,无巨大左行平移,在深部切割岩~45km,东部薄壳带地壳厚28~36km,陆缘石圈,在地壳浅部形成地堑—地垒构造。此外,过渡带地壳厚24~28km,岩石圈厚35~40[2]另在一些不同时代的造山带两侧,顺延造山带走k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