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州县衙门的格局与体制

明清州县衙门的格局与体制

ID:37699398

大小:248.49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29

明清州县衙门的格局与体制_第1页
明清州县衙门的格局与体制_第2页
明清州县衙门的格局与体制_第3页
明清州县衙门的格局与体制_第4页
明清州县衙门的格局与体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清州县衙门的格局与体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史百题[编者按]衙门,是封建王朝地方行政办事机构的处所。历经沧桑,衙门建筑已经不多见了,但在南阳,仍较为完整地保存着两处官衙,弥足珍贵。这就是清代的内乡县衙和南阳府衙。这两处建筑分别在1996年11月和2001年6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阳府衙坐北面南,南北长240米,东西宽150米,占地3.6公顷。现存古代单体建筑三十馀座、一百三十馀间,中轴线上自前至后有照壁、大门、仪门、右列六科房、大堂及东耳配房、寅恭门及其东西耳房陪房、二堂及其东西厢房、内宅门、三堂、三堂左列厢房及三堂东西耳房配房等,在中轴线的东侧还保存有军粮

2、厅、宾兴馆,西侧还保存有二堂西花厅及其厢房、倒座等建筑,是我国现存最为完整的一处封建社会府一级官署衙门建筑群。南阳府衙设立于元至元八年(1271)。明洪武三年(1370),程本初依朝廷定制营建了府大堂及属官衙署。明正统五年(1440)同知汪重、明成化年间知府陈镒,对府衙先后进行了大规模的重修。清代先后有辛炳翰等近十位知府参与府衙的重修、扩修。民国时期,府衙为河南省第六行政区专员公署。新中国成立后,府衙成为南阳地区专员公署所在地。南阳内乡县衙始建于元朝大德八年(1304)。现存建筑多为清代建筑,由章炳焘于光绪二十年(1894)主持营修

3、,占地两万多平方米,现有房舍二百六十馀间。建筑格局由外及里为:照壁、宣化坊、大门、寅宾馆、膳馆、双祠院、三班院、监狱、仪门、六房、吏房、户房、礼房、兵房、刑房、典史衙、戒石坊、大堂、门子房、屏门、二堂、县丞衙、主簿衙、夫子院、东账房、西账房、三堂、东花厅、西花厅、后花园。有关章炳焘营建内乡县衙有个小典故,传说光绪十八年(1892)章炳焘宴请县内豪绅富贾,席间挥写“天理、国法、人情”六字名言,一字值千金,以此号召人们为营修县衙筹募,后来又通过“赢捐输罚”、“以工代捐”等办法筹得资金,由此营修了内乡县衙。由于内乡县地处秦岭以南长江以北的

4、南北文化交融地带,又受主持营修者章炳焘是南方人的影响,因而县衙的整个建筑群是融长江南北建筑风味为一体。内乡县衙内多有精妙绝伦的楹联,其中高以永(清康熙十九年任内乡知县)所撰的一副楹联最为著名,上联为:“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下联为:“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内乡县衙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是县政府和县武装部的所在地。1984年被批准为全国第一家衙门博物馆。为了更好地了解南阳这两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更好地理解地方衙门的格局、体制和作用,我们特别邀请北京大学历史系郭润涛教授谈谈

5、——34文史百题明清州县衙门的格局与体制□郭润涛明人武英《重建(余杭县)琴堂记》说:“国家开设县治,必首建厅堂,为听政之所。”(嘉庆《余杭县志》卷4《官署》)王雄《新建汝州堂记》则说:“汝始为州,即设为此州治。有此州治,即创有此州堂。是乃行政临民之所。”(正德《汝州志》卷8汝州文)这里所说的“厅堂”,指的是县治或州治中的“大堂”。大堂为“听政之所”或“行政临民之所”,但作为一个治所,除大堂之外,还有“后堂”、“花厅”、“签押房”、“幕厅”、“六房”、“三班”、“监狱”以及大门、仪门、宅门等,这些建置,构成了通常所说的县衙门或州衙门。

6、嘉靖《淳安县志》记载:浙江严州府淳安县的衙门,于洪武二年“即旧基重建”,“中为正厅,东为幕厅,西为架阁库;前为甬道,上为戒石亭,左、右为六房;又前为仪房,门西为狱,外为谯楼,楼东为急递铺。官吏房舍环列厅后及两傍”(卷6,《公署》,《新修淳安县治记》)。这是明初的建置。在明清两代,州县衙门的建置格局有所变化,但基本一致,且全国各州县的衙门在格局与体制上,大体都相同。清代有句民谚,叫做:“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这八字开的衙门,指的是衙门的“大门”。这重大门在衙门的最前面,所以又叫“头门”或“正门”。大门上悬有一匾,上写“某县”或

7、“某某县”、“某州”或“某某州”。这块匾额,冯友兰在《三松堂自序》的一段回忆中说得很清楚,是一块“竖匾”,“表示以上临下的意思”(三联书店,1984)。这种规格,我们现在去故宫还可以看到,只是地方衙门的那块匾额,只有汉字,不是“满汉35合璧”。清同治十三年(1874)底,日本人曾根俊虎到浙江嘉兴府海盐县城,见“有一个门楼,门楼上挂着一块写有‘海盐县’三字的大扁额”(《北中国纪行·清国漫游志》,中华书局,2007)。明正德《顺昌邑志》记载,福建延平府顺昌县的大门,于正德十五年重修,“四围累砖为壁,上竖‘顺昌县’扁”(卷2,《公署志》)

8、。大门有一个附属的建筑,即大门之前(南)的“影壁”,也叫“照壁”或“照墙”,起屏障的作用。这道影壁,一般设在县前大街的南侧,是过街影壁的建置。陶希圣在《清代州县衙门刑事审判制度及程序》中说到,头门的对面是照壁或称照墙。照壁的壁画似乎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