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19、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ID:37701824

大小:3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9

19、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_第1页
19、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_第2页
19、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_第3页
资源描述:

《19、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为保证本单位正常工作秩序,落实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加强对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使安全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容易发生伤亡事故,对作业人员本人及他人和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称为特种作业,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一、特种设备管理制度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和特种设备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2、购买、使用的特种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规定的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行业管理机构登记。3、每年对特种设备进行安全检测

2、,在有效期届满前一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的要求,接到定期检验的通知后,做好迎检工作。4、未经定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5、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主要包括。(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企业、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资料。(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6、特种设备应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至少每月一次,并作好记录,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安全保护装置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7、

3、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应当对其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8、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安装、改造、操作必须由有资质的单位或有特种作业操作证的人员进行。9、对特种设备管理不严、违反安全管理制度的、发生事故的,根据情节的轻重,按集团公司相关管理制度处理。10、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或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的应当予以报废,并向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二、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1、特种作业的范围(1)、电工(运行、维修)作业。(2)、金属焊接(切割)作业。(3)、各类起重作业。(4)、厂内机动车辆驾驶作业。(5)、压力容器操作。(6)、登高作业。 2、严禁

4、特种作业人员独立上岗作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与本工种相适应的、专业技术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训练。经有资质的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持有关行政管理机构核发的有效操作证件方能上岗作业。必须在有效期内参加复审培训。2、特种作业人员应熟知本岗位及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按照相关规程进行操作。发现隐患及时处置或报告。3、特种作业人员作业前须对设备及周围环境进行检查,清除周围影响安全作业的因素,运行中的设备严禁进行修理、焊接、加油、清扫等违章行为。4、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严禁使用有缺陷的防护用品用具。5、特种作业人员在工具缺陷、无可靠防护用品和防范措施,不良的生产

5、作业环境等情况下,有权拒绝作业。6、特种作业人员在作业期间,发觉视力障碍,反应迟缓,体力不支,血压上升等身体不适有危及安全作业的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作业,任何人不得强行命令或指挥其继续作业。7、各车间、班组应加强规范化管理,对特种作业人员生产作业过程中出现的违章行为,及时进行纠正和教育。8、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印制、伪造、涂改、倒卖、出租或者出借《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9、外来人员在我厂区范围内从事特种作业时,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遵守本规定,确保安全作业。白沙洲水厂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