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姆斯基-皮亚杰辩论

乔姆斯基-皮亚杰辩论

ID:37722298

大小:29.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5-29

乔姆斯基-皮亚杰辩论_第1页
乔姆斯基-皮亚杰辩论_第2页
乔姆斯基-皮亚杰辩论_第3页
乔姆斯基-皮亚杰辩论_第4页
乔姆斯基-皮亚杰辩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乔姆斯基-皮亚杰辩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儿童发展:自然?使然?——皮亚杰与乔姆斯基辩论的教育学意义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刘晓东一、“自然—使然”问题  在西方,“人何以为人”这一问题又被称为“自然—使然”(Nature-Nurture)问题。“自然”指人的天性,“使然”指后来由环境、教育、文化等外部因素造成的性格、知识等等。  “自然—使然”问题是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它常被还原为“先天一后天”(先验—后验)、“天赋一经验”或“遗传一环境”等问题。  哲学史上对“自然—使然”问题的探讨有极其悠远的传统,这便是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长期对立和斗争。心理学史中的“遗传一环境”问题实际上是这一传统的延续和反映。  

2、在儿童心理学史上,历来有遗传论与环境论的争论。遗传论者认为,儿童的发展是由遗传决定的。英国的高尔顿曾用家谱法来研究天才遗传的问题,他得出的结论是,名人的亲族易成名人,这便足以证明血统有力地影响着个人的发展,也就是说,天才基本上是遗传的。  环境论者持相反的论点。在他们看来,遗传只是给予了某种可能性,唯有环境和训练才能决定其发展的结果。有的甚至认为环境决定一切,根本否认遗传因素。行为主义的创始者华生就曾说过:“给我一打健壮的孩子,在我的特别环境里教养他们,我可以担保任择一个训练,可以使之成为任何专家——医师、律师、画家、企业家,同样可使之成为乞丐盗贼,不管他们祖先的才能、嗜好、品性和种

3、族是怎样。”①这种自信来自于他用实验方法直接控制环境因素的动物研究。  随着遗传论与环境论的论辩,可以说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都放弃了激进的观点,并在一定程度上将对方的观点吸收到自己的阐释框架中。也就是说,强硬的遗传论者或环境论者均相应变成了温和的遗传论者或环境论者。  大家都认识到,儿童发展是由遗传与环境(包括教育与文化等)两种势力交互作用和共同决定的。有的学者将遗传比作种子,把环境比作土壤。有土壤无种子固然长不出植物来,有种子而无土壤也不可能发育成长。有的则把遗传和环境分别比作燃料和氧气,要想燃烧起来,燃料和氧气缺一不可。同样道理,儿童要实现发展也需要遗传与环境的协同作用。不过,遗传论

4、者与环境论者所达成的这种共识是相当笼统的,对于遗传与环境在儿童发展中是通过怎样的一种机制发挥作用这一问题,大家尚未达成共识。二、儿童发展:自然?使然?——皮亚杰与乔姆斯基的辩论  1975年10月,在法国巴黎附近的若约芒(Royanmont)曾举行了一次著名的辩论。辩论会的主角便是著名的皮亚杰和乔姆斯基。辩论的主题是,从人的语言机制和语言习得角度来探讨儿童发展问题②。乔姆斯基持一种较弱的天赋论立场。他认为儿童拥有一套天赋的“语言习得装置”,儿童通过这一天赋的语言习得装置,对最初接触的语言资料进行加工,从中生成出一套能够编造新语句的句法、语义和语音规则来。乔姆斯基认为“语言习得装置”实

5、际上是一种天赋的语言器官,这种“心理器官”同人体的其它器官一样是有一个发育过程的。为什么儿童一般都是在5岁时才基本掌握人类复杂的语言系统呢?这是因为人的语言器官是不断发育的。另外,儿童语言发展一般都要经过咿呀学语、单词句和双词句等发展阶段,这也说明了儿童语言发展遵循着一种天赋的过程模式。许多研究还表明过了青春期后习得母语流利性的能力已经衰退。这些都说明,人的语言机能在5岁时完成,到了青春期便处于稳定状态,不再发展了。这是生物学的、遗传学的原因所决定的。一些关于大脑语言机能损伤的病人和有语言缺陷的家族的研究也都支持乔姆斯基的天赋论假设。  如何看待环境在认知发展、语言习得过程中所起的作

6、用呢?乔姆斯基同其它弱的天赋论一样,承认环境和经验在认知发展、包括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作用,但是认为环境和经验只是像“扳机”那样起诱因、促进作用,发展的根本原因仍是天赋的认知结构的活动和成熟。也就是说,认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要从先天的内在结构来寻求答案,环境只起辅助作用。  可以看出,乔姆斯基认为儿童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生物学的因素,即“自然一使然”中“自然”这一面。  而皮亚杰在解释儿童发展问题时则偏向于“使然”这一面。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人类的智力一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儿童2岁以前处于“感觉运动阶段”,首先获得动作的逻辑,渐渐发展出事物之间的次序、空间维度、事物的恒在性、因果性等知

7、识。在2~7岁之间的“前运算阶段”,儿童将动作概念化,开始语言和符号思维。到了7~10岁“具体运算阶段”,儿童能够开始进行具体的运算。最后,从11或12岁开始的“形式运算阶段”,儿童开始形成假设一演绎能力。这几个阶段所处的年龄跨度和发展顺序是不变的。  值得注意的是,既然儿童智力一心理发展阶段的表达具有不变的顺序,这恰恰说明了儿童发展中具有“自然”的一面。  不过,上面我们已经提到,皮亚杰的理论侧重于“使然”这一面。皮亚杰认为,知识的获得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