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升高阅读检测

初升高阅读检测

ID:37733077

大小:3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9

初升高阅读检测_第1页
初升高阅读检测_第2页
初升高阅读检测_第3页
初升高阅读检测_第4页
初升高阅读检测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升高阅读检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升高语文衔接【模拟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三篇文章,完成第1—14题(一)善待挫折①漫漫岁月,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坎坷坷。如生活困难,高考落榜,转干不成,升职无望。体质不佳,借贷无门,办事受阻,无端受挫等天灾人祸。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不愿意,挫折随时都可能翩翩而来。②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去面对挫折呢?③“自古英雄多磨难。”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十七岁失去母亲,三十

2、二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最终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④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整行为,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科学家贝佛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因此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⑤当然,挫折并不能自发地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法国作家

3、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并自觉地在挫折中磨炼,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答:2.第②节是一个设问句,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答:3.第③节的两个事例直接证明了什么观点?取消一个事例可以吗?为什么?(4分)答:4.第⑤节中,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所说的“绊脚石”,“垫脚石”的具体含义是什么?(2分)答:(二)细胞“钻孔”术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家已经能够在

4、细胞膜上打洞钻孔而不损伤细胞。这个技术可称为细胞“钻孔”术。在通常情况下,肉眼是看不出生物体内的细胞的,而作为细胞外层的细胞膜,更是薄得出奇。要在这么薄的膜上打孔,那钻头应该多大呢?这确实不可思议!然而,再难的事也难不倒科学家。②20世纪70年代,一批美国生物化学家经过千百次实验,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找到了“钻子”,并且在钻孔后还能把细胞完好地封闭起来。③细胞“钻孔”术很有趣,做法大体是这样:首先将需要钻孔的细胞放在特制的溶液里,冷却至0℃以下,然后对溶液实施瞬间放电,这样,细胞就被“电子钻”钻出微孔。孔眼的大小可以通过调节电压来控制。一般说来,电压

5、越大,所钻孔的直径就越大,反之则小。钻了孔后,又怎样把孔封起来?科学家们从实践中摸索到一个巧妙的方法:让钻好孔的细胞的温度回升到30℃以上,细胞膜就会膨胀,自动地把孔封闭起来。④1980年德国生物化学家吉莫尔应用细胞“钻孔”术,首次制成第一批“药物导弹”。他先从人体抽出红细胞放于溶液中,冷却至0℃以下,在1/1000秒时间内用一千伏电压钻孔后,把它放入到药液中,让药液由“孔”进入细胞内部。最后,将温度上升到32℃使细胞膜封口。这样,以细胞为载体的“导弹”就制成了。⑤“药物导弹”可以注入人体内受感染的组织和癌细胞,而不伤害其他未受感染的组织和正常细胞

6、。例如,有一种毒性很大但能治疗肝癌的药物,它很不稳定,进入人体会伤害其他正常组织,并分散而失效。把它做成以红细胞为载体的“药物导弹”,注入人体内受感染的组织和癌细胞,它就随血液流动,直到红细胞老死后,被送到肝内分解,此时“药物导弹”便发挥作用,向肝癌细胞进攻,抑制肝病发展,取得较好的疗效。⑥细胞“钻孔”术的发明,迄今不过20多年,但其在应用方面已呈现出可喜的前景,“药物导弹”已广泛应用到临床上,被人们称为医学上的一项重大革命。至于如何利用这项技术治疗遗传病、血液病等顽疾,现在刚刚开始研究,据科学家预计,21世纪初,其研究成果就可以逐步进入临床应用。

7、5.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分)答:6.阅读第①、②节,请说说在细胞膜上“钻孔”困难的原因。(2分)①②7.第④节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答:8.第④节中,加点的“它”指的是什么?(2分)答:9.根据本文科学家摸索出一套给细胞“钻孔”的技术过程,你觉得科学技术的突破,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科学精神?(3分)答:(三)特蕾莎修女①她只是一位满面皱纹、瘦弱文静的修女。②一九九七年九月,当她去世时,印度政府为她举行国葬,全国哀悼两天。成千上万的人冒着倾盆大雨走上街头,为她的离去流下哀伤的眼泪。她就是被誉为“活圣人”的特蕾莎修女。③十八岁的

8、时候,特蕾莎修女从她的家乡——马其顿一个偏僻的乡村来到遥远的印度,来到被称为“噩梦之城”的加尔各答。在这里,她看到有病的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