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2-地震波理论时距曲线

地震勘探2-地震波理论时距曲线

ID:37739039

大小:81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30

地震勘探2-地震波理论时距曲线_第1页
地震勘探2-地震波理论时距曲线_第2页
地震勘探2-地震波理论时距曲线_第3页
地震勘探2-地震波理论时距曲线_第4页
资源描述:

《地震勘探2-地震波理论时距曲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球物理勘探概论知识重点中国地质大学地震波理论时距曲线时距曲线:检波点(观测点)到爆炸点之间的距离x与地震波到达地面个观测点的时间的关系曲线,称为时距曲线。通过研究理论时距曲线的性质及其与地下地质构造的关系后,就能够根据实际地震记录来了解地下地质构造。一、直达波理论时距曲线l直达波:均匀各向同性介质,过震源点布设一条测线接收地震波S1和S2是x分别为正负时的时距曲线,直达波时距方程与观测点坐标和波速有关,与地下的弹性分界面的位置无关。二、反射波理论时距曲线1.水平两层界面反射波理论时距曲线水平界面反射波理论时距曲线方程:时距曲线方程为双曲线,渐近

2、线的斜率为,反射波时距曲线一直达波为渐近线。2.倾斜界面反射波理论时距曲线方程:曲线仍为一条双曲线。X轴指向反射界面升起方向φ为正,反之为负。极小点位置倾斜界面:根据双曲线的特点可知,该方程的极小坐标为:反射波时距曲线在时间轴上的截距倾斜界面反射波时距曲线的特征:l是一双曲线,以Xm=2hsinφ为对称轴。l曲线顶点坐标(X=2hsinφ,tmin=2hcosφ/v),总是位于界面的上倾方向,即极小点总是向界面的上倾方向偏移。l曲线在t轴上截距(回声时间)仍是t0=2h/v,且t0>tmin,如果已知t0V,则可求取炮点处界面的法线深度h。420

3、13年12月地球物理勘探概论知识重点中国地质大学ll同样的,渐近线的形态与垂直的情况基本相同,渐近线的斜率为,最小值也随着双曲线的平移而平移。3.多层介质反射波时距曲线时距曲线弯曲情况:1对不同深度界面而言浅层曲线陡,深层曲线缓。2水平多层介质的反射波理论时距曲线仍为一组关于纵轴对称的双曲线。3倾斜层状介质的反射波理论时距曲线相对复杂,对称轴不一致的双曲线。三、折射波理论时距曲线42013年12月地球物理勘探概论知识重点中国地质大学1.水平两层介质折射波理论时距曲线2.介质为水平两层模型,此时时距曲线方程:.时距曲线为一条直线,其斜率的倒数为V2

4、,时距曲线的截距时间3.倾斜层状介质的折射波理论时距曲线下倾方向上倾方向倾斜界面折射波时距曲线的特征:l倾斜界面折射波的理论时距曲线为一条直线,其斜率的倒数不为V2并设其为视速度,上倾方向和下倾方向视速度不等,上倾方向视速度大于下倾方向。l上倾方向折射波初至区距离和盲区较小,下倾方向初至区距离和盲区较大。据此可以判断界面的倾向。l当I+j³90º时若在下倾方向接收,折射波射线将无法返回地面,这时盲区无限大。而在上倾方向接收,则入射角总是小于临界角,无法形成折射波。l在上倾方向接收时若视速度为正;视速度为无穷大;视速度为负。42013年12月地球物

5、理勘探概论知识重点中国地质大学3.多层介质的折射波理论时距曲线水平三层介质:水平多层介质:水平两层模型42013年12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