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底板后浇带施工的探讨

基础底板后浇带施工的探讨

ID:37739809

大小:7.57 M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30

基础底板后浇带施工的探讨_第1页
基础底板后浇带施工的探讨_第2页
基础底板后浇带施工的探讨_第3页
基础底板后浇带施工的探讨_第4页
基础底板后浇带施工的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础底板后浇带施工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基础底板后浇带施工的探讨陆汉时杨金兴(江苏南通二建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南通226200)[摘要]:较大面积建筑的地下室都有后浇带,一般图纸设计中均有后浇带的施工做法,而部分后浇带施工完成后出现渗水问题,给后期处理带来一定的施工困难和经济损失。通过地下室后浇带渗水现象的观察和对施工流程及图纸的分析,提出地下室后浇带施工中需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为施工人员提供参考,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关键词]:基础底板;后浇带;原因分析;加固处理措施Afterthefoundationslabcastingzoneconstructiondis

2、cussionLuHanshiYangJinxing(JiangsuNantongNO.2constructionengineering(group)co.,LTD,JiangsuNantong226200)Abstract:Alargebuildingbasementhaspost-caststrip,Inthedesignofgeneraldrawingsarepost-caststripconstructionpractice,Andsomeofthepouringbeltaftercompletionofconstr

3、uctionappearedwaterseepageproblem,Topostprocessingtobringcertainconstructiondifficultiesandeconomiclosses.Throughthebasementpost-caststripwaterseepagephenomenonobservationandtheconstructionprocessandtheanalysisofthedrawing,thispaperputsforwardthebasementpost-castst

4、ripconstructionshouldbepaidattentiontointhequestionandthesolutionmethod.Toprovidethereferencefortheconstructionpersonnel,avoidtheoccurrenceofsimilarproblems.Keywords:Foundationslab;Post-caststrip;Causeanalysis;Reinforcementmeasures较大工程的地下室较长、较大,设计和施工中有较多形式的后浇带,如沉降后

5、浇带、温度后浇带、施工后浇带等,后浇带的构造形式也有多种变化。在施工过程中对后浇带没有足够的重视,或者没有采取良好的施工技术措施,造成部分基础底板后浇带出现裂缝、渗水等质量隐患,也造成了经济损失。后浇带渗漏、裂缝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寻找合理有效措施来解决,从而进一步保证地下室安全使用功能。1基础底板后浇带的形式基础底板后浇带的形式有多种,具体结构设计人员根据工程基底的土质、地下水位、基础埋深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的。具体有如下几类:1.1抗水板无变形缝式如图1.1-1所示后浇带底板设置了加强抗水板,该部分

6、混凝土提前浇筑,基础底板防水与后浇带连成整体,后浇带两侧留设直缝,在后浇侧均设置了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而部分未考虑后浇缝部分的止水,如图1.1-2所示。图1.1-3所示为后浇带两侧中间采取企口形式止水。该类后浇带较多用于沉降后浇带。7该类后浇带未考虑温度变形或沉降变形可能对变形缝处造成损害,允许结构沉降、温度伸缩形成抗水板与基础筏板间的局部变形,其作用是防止地下水压力造成后浇带的上拱。1.2抗水板有变形缝式如图1.2-1所示,后浇带抗水板有构造配筋,中部设变形缝,该类后浇带较多用于沉降后浇带。图1.2-1所示中部设置止水钢板

7、,图1.2-2所示设置企口式止水,也有设置橡胶止水条,较少采用直边。其中图1.2-3所示为《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中超前止水示例做法。1.3无抗水板形式如图1.3-1、图1.3-2、图1.3-3所示,该类用于温度后浇带。后浇带未考虑地下水位浮力对后浇带处垫层的受力破坏。图1.3-1、图1.3-2所示后浇带考虑止水,图1.3-3所示未考虑止水,少部分两侧设置橡胶止水条。1.4无超前止水后浇带形式如图1.4-1、图1.4-2、图1.4-3所示,该类后浇带做法为《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

8、8中例示的做法,两侧立面均采用遇水膨胀止水条止水措施。后浇带的形式也有类似做法,有的沉降后浇带未设置超前止水构造及抗水板,就按图1.3-3形式设计,设计原理相差不大,有的设计根据实际情况没有考虑其它因素。2基础底板后浇带出现的质量问题2.1后浇带两侧底板高低差7后浇带两侧混凝土高低差现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