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养花般育人

如养花般育人

ID:37744129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30

如养花般育人_第1页
如养花般育人_第2页
如养花般育人_第3页
如养花般育人_第4页
资源描述:

《如养花般育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养花般育人——读书心得在本期的读书活动中,我订阅了两本书,一本是《小学语文教学汇刊》,这是跟我的工作相关的专业书籍,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把握最新的教育教学动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另一本是《花卉园艺——花木盆景》,养花是我最大的业余爱好,订阅此书旨在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放松身心,减轻工作的压力,陶冶情操。这两本书是我精挑细选之后订阅的,所以每一次对新书都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只要新第一期杂志拿到手里,便会迫不及待地读起来,读着读着,我发现这两本书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是我的工作专业,一个是我的业余爱好,何不将二者融

2、为一体,寓工作于娱乐,寓休闲于工作呢?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我细细地阅读并品味着这两本书籍,悟出了养花与育人之间的奥妙。想要把花养得好可并不是件简单的事。首先,得清楚你养的花是什么品种,有什么习性,是喜阴,喜阳?还是喜水,喜干?是否需要施加特殊的肥料?有的花好养,生命力强,不需要怎么管就能生长得很好。而有的花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没有合适的照料不仅生长不好,还有可能生病甚至死掉。这种花看似太娇气,但确实与其品种有关,总不能对栀子花不管不顾,还指望它跟仙人掌似的好好活着。正所谓:种花要知百花异,育人要懂百人心。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也要充分地了解学生。比如备

3、课的时候,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1、学生可能想到的内容:由于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课程导入和课程的重点内容有关,由此就可以预先考虑到课堂上学生可能产生的问题、想法,提前作好思想准备,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运筹帷幄,通过正确引导和讨论,使学生的问题得到解决。2、学生难懂的内容:教师备课特别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时刻把握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接受水平。教材上的知识内容有些在教师看来似乎很容易,三言两语就可说清楚,但站在学生的智力水平上来接受这一知识,可能就把学生难住了。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注重换位思考,想到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帮助他们实现知识

4、的由易到难的转化。3、学生易错的内容:在指导学生学习、批阅作业时,我们经常发现学生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为了不让学生再出现错误,在备课时,教师可以特意准备一些学生易错的习题,故意上课时错给学生看,错给学生思考,使学生引以为戒,达到防微杜渐的目的。4、学生易忘的内容:在备课中,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提前预料到学生用到这部分知识时可能会遗忘什么,从而有意地提前让学生温故知新。不仅如此,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时,常常预先把这部分内容提炼,升华,甚至编制成口诀让学生轻松地记忆、储存,为学生的应用扫清障碍。想把花养好,还要看有什么样的养花人。同一种花,不同的人养出来可以

5、有很大的不同。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朋友送了一盆碰碰香,我们二人相约同时在养。但最后只有她的花养活了,而且长得不错。我的那盆早已慢慢地烂掉了。去“取经”后发现,这位朋友对花特别地上心,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晒太阳都是有讲究的,我完全感觉到了她的用心。但是,并不是只要用心就一定能养好花的。也许你对它有很多期望,它却依然不会枝繁叶茂,开花结果。毕竟你不是花,很多时候你不知道花的真实情况,而花也不是你,没办法按你的意志或者了解你的心情。育花和育人都是一门艺术,摸清了对方的品性,方能“对症施肥”。古代大教育家孟子很懂得这个道理,他说:“君子之所以以教者,有私

6、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对五种不同秉性的人施以五种不同的教法,这就是因材施教。古人尚且能做到因材施教,何况我们今天的教育者呢?由此可见,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腔热情地对待教育事业,对待学生外,还必须掌握灵活多样地教育方法和原则。比如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转化后进生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是作为人师,我们不能把差生难教的事实作为拒绝转化差生的借口。就像我们班的陈亮同学,他语文基础极差,生性调皮好动,经常欺负班上的同学,老师批评他,他也是表面接受,口服心不服。后来,我了解他特别喜欢画画,喜欢受别人夸奖。于是我就针对他的特点,让

7、他担任了班上的美术科代表,让他感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重视和信任。每当他在“采蜜集”(我们的语文词语积累本)上认真“采蜜”并配上插画以后,我就会马上表扬他,给他的本子画上五角星。我还为他在班里找了一个比较严厉的女生作为他的帮扶搭档,当他的语文学习也取得一点进步之后,同学们就一致推选他们为班上的“本周之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学习语文的兴趣逐渐提高了,日常行为也规范了许多,这就是因为抓住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产生的结果。因此,我们教师应当关心、亲近差生,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摸准其所以“差”的症结所在,然后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养

8、花也好,育人也罢,正如老舍在《养花》一文中所写:“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