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军事与兵器知识

国防军事与兵器知识

ID:37744209

大小:2.66 M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5-30

国防军事与兵器知识_第1页
国防军事与兵器知识_第2页
国防军事与兵器知识_第3页
国防军事与兵器知识_第4页
国防军事与兵器知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防军事与兵器知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喀秋莎火箭炮世界上第一门现代火箭炮是1933年苏联研制成功的BM13型火箭炮。这种自行式火箭炮安装在载重汽车的底盘上,装有轨式定向器,可联装16枚132毫米尾翼火箭弹,最大射程约8500米,1939年正式装备苏军,1941年8月在斯摩棱斯克的奥尔沙地区首次实战应用。有秘密哦!火箭炮是炮兵装备的火箭发射装置,发射管赋于火箭弹射向,由于通常为多发联装,又称为多管火箭炮。火箭弹靠自身的火箭发动机动力飞抵目标区。其特点是重量轻,射速大,火力猛,富有突然性,适宜对远距离大面积目标实施密集射击。火箭炮的主要作用是引燃火箭弹的点火具和赋予火

2、箭弹初始飞行方向。由于火箭靠本身发动机的推力飞行,火箭炮不需要有能够承受巨大膛压的笨重炮身和炮闩,也没有后坐装置。火箭炮能多发联射和发射弹径较大的火箭弹,它的发射速度快,火力猛,突袭性好,但射弹散布大,因而多用于对目标实施面积射打击。火箭炮通常为多管联装,多管火箭炮可以分为火箭炮及火箭弹两大部分。火箭炮由发射器、高低方向机回转机构、瞄准装置、电源(电池或发电机)、发射点火控制装置及运载车辆组成。火箭炮组成火箭弹由战斗部、引信、火箭发动机、电点火装置及尾翼组成(涡轮弹除外)。火箭弹为无控式,弹径一般在100~200mm之间,少数

3、在100mm以下和200mm以上。由于装有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火箭弹的弹体都比较长,一般为1~3m左右,弹重15~100kg。火箭弹除配有爆破杀伤、燃烧、反装甲战斗部外,外军还装备有子母弹、燃料空气炸药、烟幕、照明、电子干扰及化学毒气等多种战斗部,战斗部可以做到互换。战斗部重量一般为全弹重的30%~40%。引信除触发式外,还配有时间引信和无线电近炸引信。火箭炮按运动方式可分为自行式、牵引式和便携式三类。自行式又分为履带式和轮式。按射程可分为中近程火箭炮和远程火箭炮。火箭炮是在有防护装甲的驾驶室或专门的炮塔内进行操纵发射的,有单

4、发发射、双发发射、三发发射或齐射等不同发射方式。有的火箭炮发射操纵装置可以移到车外,在安全距离外或掩体内操纵发射,甚至还可进行遥控,发射。喀秋莎火箭炮→菜鸟的起步!奥尔沙袭击70年前的苏联大地上,除了杀戮与被杀戮,没有什么新闻。纳粹德军从西方席卷而来,向苏联红军发出“死亡之舞”的邀请,白俄罗斯在一个月内被吞噬,乌克兰原野上堆满战士的尸体。但在当年7月13日的奥尔沙地区,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矛头却被一种神秘武器打碎了,苏联西方面军司令叶廖缅科在回忆录中如此记述:“4门绝密火炮进行齐射,战果极大。我军的某些官兵目睹了整个过程,有的人

5、的耳朵都被震聋了”。德国第12装甲师的秘密报告中写道:“我们遭到不明型号火炮的攻击,损失惨重……许多士兵将其称为‘魔鬼火炮’。”.喀秋莎火箭炮的发展名字由来→这种安装在卡车上的神奇武器可以在20秒内发射16枚火箭弹,射程达8公里。但这种武器没有任何标记,只是在炮架上刻着一个字母K。红军战士们不知道这个字母代表遥远的共产国际兵工厂,但他们能看到它的强大威力。士兵们称它“喀秋莎”。出生坎坷制造来源→早在20世纪初,俄国科学家就在火箭领域做过许多尝试。1922年,安德烈·科斯季科夫与其他科学家一起组成气体力学研究小组,这成为苏联开发

6、火箭武器的开端。1924年,鲍里斯·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基完成了固体燃料火箭的设计、组装和试射。1930年,科斯季科夫开发组终于完成了以无烟火药为动力、射程1300米的火箭弹。1933年末,RS-82型82毫米火箭弹和RS-132型130毫米火箭弹终于研制成功。两种火箭弹既可车载发射,又可机载,射程可达5公里以上。1938年10月,以吉斯-6型载重卡车为平台的火箭弹车载实验正式开始,实验车共有24条发射轨,分两排,每排12条,看上去就像两排篱笆。更有意思的是,发射轨的指向与车头方向垂直,且只能做高低调整。通过这次不太成熟的实验,苏

7、联终于在1939年4月制造出16管132毫米口径,弹架能进行180度旋转的自行火箭炮,它就是后来的BM-13-16。 。BM-13-16的诸多优点在试用过程中得到肯定,但好事多磨,它的卓越性能反而给自己带来了麻烦。1940年,苏联炮兵局局长库里克元帅对“喀秋莎”发难,原因居然是担心火箭炮会淘汰原有火炮品种!保守的库里克对BM-13-16火箭炮生产工作制造了许多麻烦,直到1941年4月才被苏联最高国防委员会正式确定投产俄炮兵博物馆收藏的BM-13-16火箭炮样车走向成熟苏军第一火箭炮团“弗列洛夫”的解体后,1941年6月30日,

8、沃罗涅日的“共产国际”工厂开始批量生产БМ-13火箭炮。7月23日,首批批量生产的火箭炮顺利地通过了测试。从此,喀秋莎开始大规模生产并迅速装备部队。1944年,出现了采用М-31-4发射架的БМ-30-1212联装自行火箭炮。БМ-30火箭炮在布达配斯、布拉格、科尼斯堡和柏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