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基地排洪渠基坑明排降水方案

石化基地排洪渠基坑明排降水方案

ID:37744994

大小:2.16 M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5-30

石化基地排洪渠基坑明排降水方案_第1页
石化基地排洪渠基坑明排降水方案_第2页
石化基地排洪渠基坑明排降水方案_第3页
石化基地排洪渠基坑明排降水方案_第4页
石化基地排洪渠基坑明排降水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石化基地排洪渠基坑明排降水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四川石化基地排洪渠工程四川石化基地排洪渠一标段明排降水施工方案工程名称:四川石化基地排洪渠一标段施工单位(章):四川富圣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编制人:审核人:编制时间:四川石化基地排洪渠工程第2页共15页四川石化基地排洪渠工程明排降水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一)业主方提供资料《四川石化基地排洪渠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号:A-2011-110)(二)国家及行业颁布的规范、规程1.《工程测量规范》(GBJ50026-93)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

2、程》(JGJ46-2005)二、工程概况(一)工程基本情况本工程位于成都彭州市隆丰镇至军乐镇桂花林村。(二)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地处成都平原向龙门山过渡地带,据四川省地质局水文工程地质大队的《四川省成都平原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总结报告》(1979年12月),大地构造属成都坳陷盆地之西部边缘构造地带,西北距北东走向的龙门山隆起褶皱带约5km,东距走向相同的龙泉山褶皱带约90km,系川西新华夏构造体系之一部,称为成都断陷。成都坳陷盆地呈北东向35°方向展布的菱形盆地,受喜山期运动的内力地质作用,龙门山和龙泉山构造带相对上升,而拗陷盆地相对下降,在岷江、沱江水系长期的搬运和沉积作用下,在坳陷盆地内堆积

3、了厚度不等的第四系冲洪积地层,不整合于白垩系地层之上,形成了当代景观的成都冲积平原。受东西两侧构造带的影响,在成都平原下伏基岩内形成了邛崃—大邑—彭县和浦江—新津、新都—磨盘山这两个区域性的北东向基底断裂和其它次生断裂。邛崃—大邑—12四川石化基地排洪渠工程彭县断裂为西部边缘构造与中央洼地的分界。该断裂地表未见出露,人工地震资料显示断裂产生于侏罗系沙溪庙统以上的地层内,倾向西北,属压扭性质,断距200—400m。该断裂在彭县附近通过。详见成都平原位置及构造略图3.1。图3.1成都平原位置及构造略图(三)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排洪渠穿越彭州市以北的隆丰~军乐镇辖区,地处龙门山脉的山前地带和湔江

4、洪积扇的扇中靠扇顶地段,地形平坦开阔,地貌单元分属于小石河I12四川石化基地排洪渠工程级阶地冲洪积平原地貌。排洪渠穿越地带的地势西高东低,钻孔地面高程为614.73~659.73m,最大高差为45.00m,纵坡降比为0.75%。3.1地层构成及岩性钻探揭露深度范围内,地表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其下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成因的卵石层(Q4al+pl),由上至下各地层的结构特征为:(一)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1)素填土:褐灰色,松散,稍湿,以粉质粘土、粉土为主,局部含粉砂。表层厚度30cm左右为耕植土,含较多植物根系,新近堆积,场地内普遍分布,层厚0.30~1.7

5、0m。(二)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2)卵石:卵石:灰白~褐灰色,稍湿~饱和,卵石母岩以花岗岩为主,次为辉长岩、主要以花岗岩、砂岩及石英岩等组成,亚圆形,一般为微风化,个别呈强风化。卵石粒径一般为5~15cm,少量大于20cm,分选性较差,卵石含量65%~85%,隙间充填物为粉土、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砾砂和砾石。中上部含约20%~30%的漂石,下部漂石含量逐渐减少,卵石含泥,风化程度增加。卵石层顶板埋深为0.50~2.70m,绝对标高为664.16~662.39m。根据《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表4.2.3-2及N120动力触探

6、锤击数,将卵石层分为稍密、中密和密实3个亚层。碎石土的密实度划分密实度动力触探类型稍密中密密实12四川石化基地排洪渠工程N1204<N120≤77<N120≤10N120>10(2-1)稍密卵石:卵石排列部分接触,卵石含量50%~60%,钻探容易,钻杆不跳动,N120击数修正值为4.9~6.8击。(2-2)中密卵石:卵石排列大部接触,卵石含量60%~70%,钻探稍困难,钻杆稍跳动,N120击数修正值为9.2~10.5击。(2-3)密实卵石:卵石交错接触,卵石含量70%以上,钻探困难,钻杆跳动,N120击数修正值为16.5~22.6击。3.2气象和水文地质条件3.2.1气象条件拟建场地属四

7、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光照较同纬度地区偏少。形成春季回暖早,夏无酷暑,秋多绵雨,冬无严寒的气候特征。气温:多年年平均气温15.6℃,年最高气温一般出现于7、8月份。最高月平均气温不超过26℃,最低月平均气温一般不低于4℃。因此冰冻极为少见,无土壤及地下水冻结。降雨量:根据1960—1975年资料,多年平均降水量1015mm/年,最高可达1382.5mm/年(1961年),距拟建场地较近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