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转换层方案

铜仁转换层方案

ID:37749080

大小:313.50 KB

页数:54页

时间:2019-05-30

铜仁转换层方案_第1页
铜仁转换层方案_第2页
铜仁转换层方案_第3页
铜仁转换层方案_第4页
铜仁转换层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铜仁转换层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转换层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及说明1、1编制依据1、1、1施工组织设计1、1、2、1、2#楼转换层结构施工图及设计总说明1、1、3、国家、行业及地方有关政策、法律、法规1、1、4、国家强制性标准、施工验收规范、规程1、1、5、工艺标准及操作规程1、1、6、本公司质量保证手册、程序文件及规章制度1.2.编制说明1.2.1.本转换层施工方案的编制对象仅为+12.6~18.1m层1#、2#楼转换层。1.2.2.转换层施工的重点和难点1.2.2.1.转换层施工重点:1、由于本转换层主次梁的断面较大,施工荷载巨大,这就给转换层梁板下支撑系统 的承载力、稳定性、安全可靠性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

2、,使之成为转换层施工的重点之一。2、由于本转换层梁板结构属大体积砼结构,如何控制好梁板砼在水化过程中,内外温差不大于25。C,防止砼出现温度应力裂缝和干缩裂缝的产生,也是转换层施工的重点之一。3、由于本工程转换层平面积各约为800m2,且主次梁多为深梁,砼浇筑量较大。按设计要求转换层梁板砼应连续浇筑,为了保证砼在浇筑过程中的连续性和密实性,确定好砼的浇筑线路和浇筑方法也是转换层施工的重点和难点。541.2.2.2.施工难点由于梁截面普遍较大、较宽且钢筋用量较大,给梁钢筋绑扎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另外,由于部分梁宽与柱宽相同,又由于梁柱节点处柱内梁筋太多,给柱箍筋绑扎和梁柱节点的浇筑

3、都增加很大的难度。1.2.2.3.为了保证转换层施工中各工序的施工质量,针对上述转换层施工的重点和难点,特编制本转换层施工方案,用以指导转换层施工。2.转换层结构概况2.1.本工程1#、2#搂转换层设置于裙房屋面(12.6m)以上,转换层梁、板顶面标高为18.1m,转换层框架梁截面尺寸主要为800×2000、700×2000、600×1800、600×1600、800×1800、等。2.2.转换层结构平面呈长方形,平面面积各为800m2,转换层主要实际量:梁、板钢筋各为:185吨;钢筋规格从φ8~φ25、共9种规格;梁、板砼强度采用C50、梁、板砼量各为:800m33.施工荷载

4、传递方式、传递路线及模板、支撑系统的布置与验算3.1.施工荷载传递方式、传递路线3.1.1.为了便于对支撑系统的强度、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行计算和验算,必须对转换层梁、板的荷载传递方式和传递路线进行分析确定。3.1.2.转换层梁、板(12.6~18.1m)采用整体钢管脚手架作为支撑体系,将其上部转换层梁、板荷载对应传递到12.6m层结构楼板上,再由12.6m层将上部、荷载传递到8.4m层结构。为了确保12.6m层梁、板结构具有足够承载力,决定对12.6m层的承载力进行验算。如果验算结果不能满足要求,应在8.4~12.6m层间搭设支撑。增加12.6m54层梁、板承载能力。各层结构承受

5、转换层荷载传递如下:柱柱18.112.68.4BLLKL加固构造支撑BLLKL3.2.模板、支撑系统的布置与验算3.2.1.模板及支撑系统布置3.2.1.1.模板系统①梁底模板采用木模板体系,梁底板采用18mm厚九夹板,板肋采用100×100木枋间距为150mm。②梁侧模板采用木模板体系,模板采用18mm厚九夹板,侧模板肋采用50×100木枋,间距为300mm。③转换层楼板板底模板采用木模板体系,模板采用10㎜厚双面覆膜板,板模底肋采用50×100木枋,间距为400mm。3.2.1.2支撑体统布置12.6m~18.1m层结构支撑架搭设方法:①梁高H≥2500时,支撑竖杆按间距为

6、450×600进行搭设,即沿梁长方向按450进行搭设,沿梁宽方向按600进行搭设,大、小横杆步距为1200。②梁高2500>H≥1000时,支撑竖杆按间距为600×600进行搭设,即沿梁长及梁宽方向均按600进行搭设,大、小横杆步距为1200。③当梁高<1000时,支撑竖杆按间距为600×54900,沿梁长方向按600进行搭设,沿梁宽方向按900进行搭设,大、小横杆步距为1200。④现浇板支撑架按1200×1200进行搭设,大、小横杆步距为1200。3.2.2模板、支撑系统的验算为了满足支撑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也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决定即将转换层中大梁按900×2700

7、作为验算对象,也将转换层中900×2500梁和600×1800梁作为计算验算对象。本转换层支撑系统计算部分参阅资料:《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主编:杜荣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混凝土结构》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主编《建筑施工》重庆建筑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钢结构》魏明钟武汉工业出版社3.2.2.1施工荷载的计算由于梁配筋较多,为了使梁荷载计算较为准确,决定采取梁内砼与钢筋分别计算荷载。取KZL4梁[900*2500]进行计算:1.砼:N1=24*0.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