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医资源-PNF手法治疗讲座

爱爱医资源-PNF手法治疗讲座

ID:37752997

大小:234.5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9-05-30

爱爱医资源-PNF手法治疗讲座_第1页
爱爱医资源-PNF手法治疗讲座_第2页
爱爱医资源-PNF手法治疗讲座_第3页
爱爱医资源-PNF手法治疗讲座_第4页
爱爱医资源-PNF手法治疗讲座_第5页
资源描述:

《爱爱医资源-PNF手法治疗讲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PNF手法治疗新乡医学院康复医学教研室杨纯生PNF的概念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roprioceptiveneuromusclarfacilitationPNF)—是利用牵张、关节压缩和牵引、施加阻力等本体刺激和应用螺旋、对角线状运动模式(spiralanddiagonalpattern)来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一种治疗方法。神经生理运动学习PNF运动行为PNF的起源美国康复治疗师HermanKabat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以后由其同事MargaretKnott和DorothyEVoss于50年代正式发表。当时是用于脊髓灰质炎的康复,后又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PNF的基本内

2、容螺旋、对角线型式的运动模式的活动手法治疗技术本体、皮肤和视听刺激具体内容91种基本运动模式:头颈3种;上躯干2种;下躯干6种;上肢14种;下肢12种;强调时间顺序的ROM变化模式2种;按照发育规律在治疗垫上进行的38种;步行训练7种;轮椅和转移5种;生活自理2种。15种手法治疗技术3大类本体、皮肤和视听刺激方法技术—运动模式基本理论—关于运动模式的理论姿势和运动的发展顺序:双侧对称双侧不对称双侧交互单侧型式对角线型运动(运动的最高型式)基本理论—关于运动模式的理论对角线和螺旋运动的优点:1)正常生理上有功能的运动(大多数肌肉的附着点和纤维排列符合此种模式)2)自主运动由大量的运动

3、模式而不是由单个的肌肉运动组成3)对角线运动是屈伸、内外展、内外旋三组拮抗肌的结合运动,是正常发育的最后部分和最高型式。4)所有的对角线运动都越过身体中线,可促进身体两侧的相互作用。5)对角线运动是旋转的,旋转运动是正常发育的最后部分和最高型式之一。基本理论—关于运动模式的理论肩胛带前挺能促进上肢的肌电活动;后缩可以抑制上肢的肌电活动。肘关节屈曲50°,腕关节作等长屈伸活动,EMG可以发现:前臂旋前时,肱三头肌与桡侧腕屈肌组成一组前臂旋后时,肱三头肌与桡侧腕伸肌组成一组前臂旋前时,肱二头肌与桡侧腕伸肌组成一组前臂旋后时,肱二头肌与桡侧腕屈肌组成一组基本理论—关于运动模式的理论双侧运

4、动和左右交替运动能更有效地改善被训练肌肉的功能。运动开始时肌肉应处于最长的牵伸位置。几个经典的运动模式上躯干屈曲合并向一侧旋转下躯干屈曲合并向一侧旋转(并腿屈膝;伸膝)上肢下肢常用治疗活动模式左手摸右耳;卧位一侧手伸至对侧头上调整枕头;左手洗右脸等推车时扶车把的双上肢等踢球射门等盘腿坐;翘二郎腿坐等投球;投标枪等举手投降;爬杆等坐位翘腿穿鞋等方法技术—手法治疗技术基本理论—关于手法治疗技术的理论牵张:由于皮质的传出冲动,可以使被牵张的肌肉兴奋。抗阻:抗阻等长收缩时,肌肉的兴奋性较大。相继诱导:一块肌肉收缩结束后,其拮抗肌兴奋性立即升高(短时间内)抑制:本体、皮肤、视听刺激:节律性发

5、动(RI)先给与数次被动运动,再进行数次辅助运动,最后试行主动运动。可改善发起运动的能力适用于较重痉挛等难以发起运动的节律性稳定(RS)交替地使拮抗肌做等长收缩。给与阻力2-3秒后即刻刺激其拮抗肌。发展稳定性;刺激协同肌的活动,松弛拮抗肌,改善协调性。适用于共济失调,活动中有疼痛时。反复收缩(RC)1-2级肌力时:快速牵张以引起收缩,一旦有收缩后立刻给与阻力。3级时:反复收缩到短范围时给与等长收缩。ROM范围内肌力不均时:可在肌力减弱点增加一次等长收缩。特别适用于肌无力状态,可增强肌力及耐力。控制-松弛(HR)将患肢被动移至ROM的受限点处,限制其活动,使患者作2-3秒等长收缩,之

6、后松弛。可增大ROM,尤其适用于拮抗肌紧张限制活动度的。收缩-松弛(CR)方法同上,改为进行等张收缩。不仅可以提高练习侧,另侧也可提高ROM及肌力。慢逆转(SR)使拮抗的肌群缓慢交替地进行等张收缩,转换时不停顿。首先应该将阻力加在较强的肌群上。阻力的强度应使患者能完成尽量大的ROM。同时刺激拮抗肌群,提高耐力和肢体的协调性。最大阻力(MR)对较强肌群最大阻力,以使兴奋向较弱肌群扩散。不得发生震颤,不得影响全范围ROM。ROM的1/3处递增至最大阻力。改善肌力的不平衡。长时间进行有害!时间顺序的强调(TE)时间顺序(timing)是在任何运动中肌肉收缩的顺序,其目的是保证运动的协调。

7、在适当考虑时间顺序的前提下,重点对运动模式中较强的部分给予最大的阻力,使兴奋向弱的部分扩散。远端到近端:上肢用手取物。近端到远端:下肢步行跨步。手法接触(MC)通过深的、无痛性的手法接触患者的身体部分,以刺激肌肉、肌腱和关节的传入感受器的方法。与以上治疗手法结合使用。手法的组合使用如:慢逆转-控制(SRH)慢逆转-控制-松弛(SRHR)方法技术—本体、皮肤和视听刺激本体感觉因素牵张阻力振颤压缩牵引滚动线和角加速外感受器因素轻触刷拂温度缓慢地抚摸脊神经后基支支配区的皮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