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与中国人文精神_彭林

礼与中国人文精神_彭林

ID:37753518

大小:298.9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30

礼与中国人文精神_彭林_第1页
礼与中国人文精神_彭林_第2页
礼与中国人文精神_彭林_第3页
礼与中国人文精神_彭林_第4页
礼与中国人文精神_彭林_第5页
资源描述:

《礼与中国人文精神_彭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礼与中国人文精神彭林摘要中国文化是礼乐文化,儒家是礼治主义者,礼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在儒家文化中,礼是人区别于禽兽、君子区别于小人的标志,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工具。礼是依据道德理性的要求制定的典章制度与行为规范,要求人心存恭敬,自谦尊人,内外兼修,文质彬彬,彼此尊重,以此成就自己的君子风范。中国文化不是宗教文化,儒家主张为政以德,而礼就是德政的展现。关键词礼文化人文精神中图分类号B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627(2011)06-0004-10作者:彭林,男,1949年生,江苏无锡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2、历史系教授、礼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三礼研究。北京100871中华礼乐文明,滥觞于夏商,成立于西周,至西汉而灿然大备,成为遐迩闻名的礼仪之邦。以衣冠文物标榜国家文明的特色,为举世所无。礼在中华文明中究竟居于怎样的位置,它怎样体现中华的人文精神和文明特色,无疑是我们要着力探讨的问题。一、礼是中华文明进步的主要标尺礼者,经天地、理人伦之法,贯穿于整个文明进程。按照儒家的进化观,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发展可以大别为禽兽、戎狄、小人、君子等几个阶段,标志着从野蛮到文明的进步程度,而评骘其间区别的主要标尺则是礼,这在世界诸文明中极

3、为独特。1.礼是人区别于禽兽的标志人是动物界的一员,彼此既有共性,亦有差别,与灵长类动物相似之处尤多。然则,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何在?此为人类普遍关注的热点。有西方学者说,全部哲学问题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人怎样定义自己?近代以来,许多新兴学科在不断地回答这一问题。体质人类学家将人定义为能够直礼与中国人文精神立行走的动物。考古学家认为,人是能够使用工具的动物,人类的历史是从打制第一把石斧开始的。他们将人类社会划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等几个阶段。从传世文献来看,儒家至少在两千多年前就讨论过人与禽兽的根本区别的问题。

4、《礼记·曲礼上》云: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由上文可知,曾有人把“能言”作为人最本质的特点。而可以作为反证的是,鹦鹉、猩猩也“能言”,但人们依然认为其“不离禽兽”。儒家指出,人最本质的特点是懂得礼,能够按照礼的要求来生活,惟其如此,故能远离“父子聚麀”的血缘婚姻,走向“同姓百世不婚”(《礼记·杂记下》郑玄注)的时代,优生优育,不断进化。礼是人与禽兽在生活样态上相区别的主要标志,也是人“知自别于

5、禽兽”,具有文化自觉的开始。人由动物进化来,因而人身上或多或少地残留着动物的野性,如无序、贪婪、恶斗、残忍等。礼是人类继直立行走、制作工具之后,在行为方式上的又一重大进步,礼正是用道德理性抑制野性的手段,是人类从野性走向理性的重要标志。春秋晚期,社会出现震荡与倒退。司马迁说,春秋二百多年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史记·太史公自序》)。孔子对此乱局怀有深深的文化焦虑,痛呼“鸟兽不可与同群”(《论语·微子》)。人是从动物界走出来的,绝对不能再倒退回去,与鸟兽为

6、伍。孟子也有相同的忧虑:“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孟子·离娄下》)。人与禽兽的相同之处太多,相别之处无几。庶民受教育的程度不足,经常有意无意地消除这些差异,而君子深知应当固守于礼,否则与禽兽无别。2.礼是文明民族区别于野蛮民族的标志中华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国度之一,不过由于幅员辽阔,各地发展不平衡。周代中原文明高度发达,四夷则相对落后。春秋晚期,夷狄交侵,进伐中原,于是两种文化相互观察、相互影响,出现了非常复杂的文化流向。孔子笔削鲁国史书《春秋》,用以教育学生。一部鲁国的编年史何以能成为教

7、材?孔子希望学生从此书中吸取什么?后人颇多揣测。司马迁曾与上大夫壶遂论及此事,认为孔子意在揭示乱臣贼子出现的过程,教人懂得“防微杜渐”之理(《史记·太史公自序》)。韩愈在《原道》一文中以礼说《春秋》:“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认为《春秋》大旨,是要展示当时礼与非礼、文明倒退与进步的交错互动的过程。中原诸侯而为夷狄之礼所化,既有的先进文化身份尽失,与夷狄无异,则再无资格参与中原诸侯的盟会;相反,原为夷狄之邦而向慕中原文化,渐至于与中原诸侯无别,文化上既已达标,则不得以种族而歧视,当视之为

8、中原之国。韩愈之论,对后儒影响尤深。程子踵武韩愈之说,云:“礼一失则为夷狄,再失则为禽·5·孔子研究2011年第6期兽。”(《二程遗书》卷二上)以禽兽、夷狄、中原诸侯为三大层级,以有礼与无礼、夷狄之礼与中原之礼加以衡量,至为精辟,最得韩愈之说神髓。3.礼是君子与小人相区别的标志古人将人大别为三等:中人、中人以下、中人以上。中人为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