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降水、护壁方案设计

基坑降水、护壁方案设计

ID:37756168

大小:484.0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5-30

基坑降水、护壁方案设计_第1页
基坑降水、护壁方案设计_第2页
基坑降水、护壁方案设计_第3页
基坑降水、护壁方案设计_第4页
基坑降水、护壁方案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坑降水、护壁方案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成都珠江润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珠江新城C区”基坑降水、护壁方案设计院   长:赵  翔总工程师:康景文审定:王亨林公司经理:邬相国审 核:黄练红编写:沈泽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08年5月3日成都珠江润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珠江新城C区”基坑降水、护壁方案设计审定:审  核:编写: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08年5月3日目     录第一部分前言11.工程概况1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12.1地形地貌12.2地层岩性12.3水文地质条件22.4岩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建议值23.设计依据2第二部分降水方案设计31.

2、降水技术要求32.降水方案的选择33.降水设计计算33.1设计计算参数33.2计算公式33.3计算结果43.4降水井井径设计及结构设计44.抽水设备的选择45.降水工程监测与维护要求46.降水井施工4第三部分基坑支护方案设计61.技术要求62.工程环境特点63.基坑护壁方案的选择64基坑护壁方案设计64.1计算参数的选择64.2设计计算74.3护壁方案简述74.3.1排桩护壁74.3.2喷锚护壁75.基坑变形监测及信息化施工85.1变形监测设计85.2信息化施工95.3报警及抢险预案106.基坑护壁施工106.1人工挖孔桩施工106

3、.1.1人工挖孔桩工序106.1.2测定桩位105.1.3土方挖掘106.1.4砼护圈施工106.1.5钢筋笼制作116.1.6钢筋笼的检查116.1.7桩芯砼浇筑116.1.8桩顶连系梁施工116.2锚杆施工126.3面层施工126.3.1喷锚面层施工126.3.2桩间护壁施工126.4护壁施工质量控制措施126.4.1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措施126.4.2特殊工序质量控制措施136.4.3特殊过程控制146.5人工挖孔桩施工安全措施147.应急方案157.1信息化施工及预警指标出现后的措施157.2突发灾害的抢险措施158.计算书1

4、68.1挖孔桩护壁计算书168.2喷锚护壁计算书1198.3喷锚护壁计算书2229.施工图基坑护壁平面布置图监测点平面布置图降水井平面布置图1-1剖面挖孔桩护壁设计图2-2剖面喷锚护壁设计图3-3剖面喷锚护壁设计图第一部分前言1.工程概况成都珠江润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拟建的“珠江新城C区项目”建设场地位于成都市温江区芳华路北侧,芳兴东路西面,花径路东侧,北临江安河。该工程规划建设净用地面积78935.48m2。拟建物由14栋地上18层的高层、7栋31层的高层和10栋32层的高层建筑组成,其中14栋18层的高层均有1层裙楼(无地下室)

5、,31层和32层高层有二层地下室(详见《基坑支护平面布置图》),所有建筑物均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本项目由广东珠江建筑工程设计公司设计,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勘察。按照建设单位的施工进度安排,先施工无地下室的18层高层建筑,然后再开挖地下室。本工程±0.000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为529.50m(与自然地坪相当),基坑底部筏板顶面标高均按-10.60m考虑,其中非主楼部分筏板厚度为0.50m,基坑北侧9栋32层建筑主楼部分筏板厚度1.5m,局部地段筏板厚度为2.0m,垫层厚度均为0.10m,因北面主楼部分基坑开挖较深,从基坑安全角度

6、考虑北侧基坑喷锚支护深度均按-12.40m进行计算(详见2-2喷锚支护剖面),除基坑南侧排桩支护段和北侧9栋32层建筑主楼支护段外基坑喷锚支护深度按-11.20m进行计算(详见3-3喷锚支护剖面);本基坑南侧靠18层部分业主已提前对18层部分整体开挖3米,则排桩支护段桩顶连梁顶标高为-3.00m,支护计算深度按8.20m进行计算(详见1-1排桩支护剖面)。本工程需要采取降水、护壁措施,以满足基础施工的需要。我院承担本次基坑(基础)降水设计和基坑护壁设计任务。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地形平坦,原为耕田,现为空地。孔口

7、标高即为钻孔地面高程为527.12~529.60m,最大高差为2.48m。场地所处地貌单元属川西平原岷江水系Ⅰ级阶地。2.2地层岩性根据地勘资料,在勘察揭露深度内,场地土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和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构成,由上至下各地层的结构特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1)杂填土:褐灰色,稍密,主要由人工回填夯实的砂卵石组成,含少量碳渣,新近堆积。场地内广泛分布。层厚0.40~3.20m左右。(2)素填土:褐灰色,松散,稍湿,以粘性土为主,场地内局部分布,堆积时间3年左右。场地内局部分布

8、,层厚0.30~2.20m。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3)粉土:褐黄色,稍湿,稍密,主要由粉粒物质及云母粉等组成,含铁锰质氧化物,粘粒含量较重。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局部分布,层厚0.30~2.7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