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教育体制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教育体制对中国的启示

ID:37762226

大小:22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30

德国教育体制对中国的启示_第1页
德国教育体制对中国的启示_第2页
德国教育体制对中国的启示_第3页
德国教育体制对中国的启示_第4页
德国教育体制对中国的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德国教育体制对中国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德国教育体制对中国的启示第四十期  李工真  ■武汉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德国历史文化及现代化问题,1988年、2009年先后访学于德国特里尔大学、柏林自由大学。代表著作有《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等,译著有《纳粹德国的兴亡》。个人学术论文集有《德意志现代化进程与德意志知识界》。曾在香港凤凰卫视《纵横中国》及《世纪大讲堂》栏目做特邀嘉宾。主持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次获得国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次应邀在国内20余所著名高校讲学。  嘉宾名片  德国是欧盟中最大的经济强国,也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为健全的国家。与意大利

2、等国家主要依靠旅游来发展经济相比,德国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是一个完全依靠制造业出口为生的国家。这使它不仅没有受到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而且在今日的欧债危机中,更是以“一枝独秀”的形象而令世人瞩目。  这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德意志全民族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以及他们生产出来的高质量的产品。中国只是世界的“加工厂”,主要体现在组装环节,靠的是中国人廉价的劳动力。在这样的环境和背景下,思考中国的教育,显得非常必要。  德国为何会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出品制造业大国,对中国有启发性。  “国兴科教”  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展中国家”,也是第一

3、个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道路迈进现代化门槛的国家,更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国兴科教”战略的国家。  德国人虽然在战争中失败了,但德意志民族是一个出哲学家的民族,他们在思维、思辨方面胜过世界上其他所有的国家,像我们中国,在1840年遭遇了鸦片战争,却要拖到58年以后的1898年才搞戊戌变法,这样的变化肯定是要失败的,而德国在1806年“挨打”,1807年就开始变革,一对比就看出差别了。而且德国很快地在三年后开创了柏林大学,自1810年柏林大学作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所现代化大学”建立以来,德意志教育体制的现代化取得了令世人惊叹的伟大成就,并成为了世界的样

4、板,不仅是它的欧洲邻国,而且连远隔重洋的日本、美国都纷纷仿效。  每个国家的现代化大学体制,都要追根溯源到德国的大学,当时的大学就提出了“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学和科研相统一”等教育理念及一整套完备的教育体制,包括教学方法、用人制度等。可以说,1810年的柏林大学开启了人类教育现代化的历史。  德国为什么要办教育呢?威廉三世说过:“正是由于贫穷,所以我们要办教育。”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一个国家是因为办教育办穷了、最后办亡国了的。教育不仅不会使国家贫穷,恰恰相反,教育是摆脱贫困的最好手段!有这样一个头脑清醒的君主,对于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5、。  普鲁士的大改革运动从一开始就与“国兴科教”战略联系在一起,“教育”与“科学”成为了改革派官僚们的口号。普鲁士政府决心通过教育的现代化来优化国民素质,以求获得更高的生产率,更高的纳税能力,更多的理性,更多的忠诚,更少的犯罪,更好的官员,使德意志民族能早日摆脱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并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  年轻人的学习动机  我们办了三十年的教育,却没有走出“死胡同”。一名年轻人,能否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国家栋梁之才,关键在于学生们的学习要有一种新动机,“为谋生而学习”在德国是遭人鄙视的。  为什么中国人都在“为谋生而学习”,而德

6、国人却能将“受教育”视为一种“国民义务”呢?  自1807年大改革以来,德意志人必须服从三大义务,即:(1)纳税。纳税是光荣的。我们国家没有培养“纳税人”的意识,反而出现了许多“逃税人”,而且还出现了许多“吃皇粮”的人;(2)服役。中国人认为服役是“特权”,这与真正的爱国情怀是有一定区别的;(3)受教育。德国人认为对社会最好的贡献是“受教育”之后成为“合格公民”。  中国自隋唐立科举以来,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传统。一般的中国人受教育不是为了寻求真理或改善整个社会的生活质量,而是为了个人自我身份的提升和显赫地位

7、的获取。这种观念本身就是“鄙视生产第一线的劳动”的,“勤劳”变成了一种无奈,这是现代中国很大的一个问题。  中国政府虽强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却并没有实行真正的教育免费,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太少,因此教育上的成本负担转嫁到老百姓头上来了。教育对于家庭是最重要的事情,因而造就了庞大的“教育产业化市场”,这种市场一旦在人口拥挤的中国形成,日益上升的学费便立即成为每个家庭的沉重经济负担。  当今中国人个个争先恐后,力争早日爬出贫穷的泥潭。处于这种状态的人,便很自然地将“谋生”与“受教育”直接挂起钩来。都说教育是“投资”,“回报”在哪里?因此中国年轻人进大

8、学“不是为了科学,而是为了科举”,“不是为了求知,而是为了求职。”  一方面,在今天中国每年招收的600万以上的大学生里,至少有三分之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