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劳动最光荣》1

教学设计《劳动最光荣》1

ID:37763695

大小:4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30

教学设计《劳动最光荣》1_第1页
教学设计《劳动最光荣》1_第2页
教学设计《劳动最光荣》1_第3页
教学设计《劳动最光荣》1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劳动最光荣》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劳动最光荣>>银川二十一小张馨予教材出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学科音乐授课年级二年级教材审查部门人民教育出版社本课设计理念本着歌曲教学是中小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为宗旨。本课的设计是通过聆听、感受、实践、演唱等多种方法与表现手段,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及对音乐的表现力,突出学生主体,挖掘利用学生资源,体现新课标中倡导的“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发展学生的音乐情感和音乐敏感的审美态度,提高他们的演唱能力和表现音乐的能力,使他们在音乐实践活动中

2、享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得到精神的陶冶,不断提高音乐审美情趣以及对音乐的感悟!课题《劳动最光荣》课型歌曲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此课分为两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欢快地情绪演唱歌曲。2学习用自然、统一的声音演唱,并注意清晰的咬字、吐字。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情感流露,使学生能发自内心的演唱歌曲。教学难点通过引导、探究、合作、感受等方法,学循渐进,由浅入深地启发学生感受歌曲,表达歌曲。教学准备钢琴、碰铃、双响筒、三角铁、萨克斯、二胡、贴图、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学生随着《劳动最

3、光荣》的旋律,伴着简单的律动进教室,依次坐在位置上。2、师生问好。3、发声练习。进教室用歌曲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铺垫。学生依次呈圆弧形坐好,中间为学生创设一个小舞台。这样设计,力求在细节中进行音乐审美的点滴渗透。(一)感受聆听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歌曲《劳动最光荣》。2、播放歌曲动画,请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听;同时思考两个问题:①歌曲中唱到了什么?②为什么要唱他们?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答案在黑板上展示歌曲贴图。(板书课题)通过看、听,使学生能够自主的参与到歌曲学唱中,从视觉、听觉两个方

4、面加深对歌曲的感受。在聆听音乐之前提出思考问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聆听、思考的习惯。二歌曲教学(二)学唱歌曲感受、演唱:1、再次感受歌曲情绪。(活泼、欢快)2学生用“啦”轻声视唱歌曲旋律。(目的:①熟悉旋律②进一步感受歌曲情绪)3、学生随着琴声为歌曲拍打节奏。4、学生聆听歌曲范唱。(教师范唱)5、分句学唱。(提示:咬字、吐字,要清楚。)6、分组演唱。7、解决歌曲中的难点。(歌曲中相似的两句进行比较)8、完整演唱。(提示:身体坐端正;咬字、吐字要清楚;声音自然、统一;以情带声。)9、用自己感受到的情绪背唱歌曲。通过

5、各种方法,让学生很快掌握歌曲旋律。通过引导,学生能用自然、统一的声音演唱,并能够做到以情带声的演唱。(三)学生感受体验感受、体验、探究:1、用节奏的形式表达歌曲:2∕4x-

6、x-

7、x-

8、x-

9、

10、(三角铁)2∕4xx

11、xx

12、xx

13、xx

14、

15、(碰铃)2∕4xxxxxxxx

16、xxxxxxxx

17、xxxxxxxx

18、xxxxxxxx

19、

20、(双响筒)尝试用小打击乐为歌曲伴奏。2、探究:(分组进行)①由小组组员进行商量,选择节奏型。②由小组分别进行试奏。③集体合奏,感受不同节奏合奏时带来的音响效果。④尝试为歌曲旋律陪节奏型。引导学

21、生自己探究、寻找、体验节拍的特点和规律并进行节奏练习,感受合奏时产生的音响效果。使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加以感受。三、教学拓展1、总结音乐的表现形式很多,比如《劳动最光荣》这首歌,它可以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歌曲;也可以用我们的歌声来表现歌曲。另外还可以有更多的方式来表现(比如:舞蹈、器乐等),其他表演形式交给学生完成。2、鼓励学生用多种手段和形式表现歌曲,丰富音乐的表现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情趣。3、教师参与,并给予表扬。运用多种形式创造性的表达歌曲,为学生体验、感受、表现音乐提供一个较好的舞台,充分挖掘学生的音乐潜

22、力和音乐创造力。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尝试了多种表达歌曲的方法,并能够用不同的形式来分享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这就是音乐带给我们的魅力。五、下课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学生随音乐分组出教室。教学反思这节课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能用自然的统一的声音演唱。由于课前布置了预习,在教学拓展环节学生配合的很好,尤其用舞蹈的形式来表现歌曲,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参与学生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