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地理

扬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地理

ID:37764704

大小:1.67 M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30

扬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地理_第1页
扬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地理_第2页
扬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地理_第3页
扬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地理_第4页
扬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地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扬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地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扬州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2013年11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据中国天文科普网2013年10月25日报道,在过去24小时中,太阳活动为高等水平,据此完成1~2题。1.太阳活动是A.有规律可循,但尚无法预报B.发生在太阳内部C.以黑子和耀斑为主要标志D.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不大2.这次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可能造成的影响有①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GPS定位系统将受到干扰④我国北方会出现极

2、昼现象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图1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意图”,读图回答3~5题。图13.图中①、②两行星分别是A.金星、木星B.金星、火星C.木星、火星D.火星、金星4.此时(结合北极点周围昼夜情况)A.是地球上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黄金季节B.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C.我国从南向北白昼变短,黑夜变长D.扬州昼长夜短5.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A.适宜的温度和大气成份B.稳定的太阳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6.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A.两极

3、地区的极光B.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C.地热能发电D.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形成北京时间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我国神舟十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6月26日神舟十号返回舱成功着陆。读图及材料,完成7~10题。图27.若远在美国旧金山(西八区)的华人收看电视直播“神舟十号”发射全过程视频的当地时间是A.11日17:38B.10日9:38C.11日1:38D.12日9:3898.“神舟十号”发射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于图2中的A.AB.BC.CD.D9.“神舟十号”升空过程

4、中,依次穿越的大气层是A.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B.对流层、高层大气、平流层C.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D.高层大气、对流层、平流层A.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B.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C.塔里木河处于丰水期D.扬州日出时间早于6:00SABND900W00C1800900E1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HPEFOQ图320°20°读图3,完成12~13题。12.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A.0°-20°NB.0°-20°SC.20°N-23°26′ND.20°S-23°26′S13.若EF为地

5、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A.扬州冬季均温升高B.北温带范围变小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14.南北两半球分别有一个物体自西向东运动,下列有关其偏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向纬度较高的方向偏转图4B.都向纬度较低的方向偏转C.都向南偏转D.北半球向北偏,南半球向南偏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扬州某同学对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如图4):他将热水器的支架改造成活动形式,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调节热水器倾角。据此回答第15题。15.一年中,活动支架最短的日期是9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16.

6、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早晨升旗的时间随日出而变化,升旗最晚的节日是A.国庆节B.劳动节C.教师节D.建军节读图5(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17~18题。17.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A.西经90ºB.东经90ºC.180ºD.0º图50°18.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此日在A.3月21日前后B.6月22日前后C.9月23日前后D.12月22日前后19.下列各地中,地壳最厚处在A.华北平原B.云贵高原C.青藏高原D.太平洋北京时间2012年7月20日20时11分,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宝应县交接(北纬33.0度,东经119.6度)发生4.9级地震,震源

7、深度约5公里,结合图6回答20~21题。图620.此次地震的震源发生在A.软流层B.地壳C.地核D.地幔21.岩石圈位于A.①顶部B.②的全部C.①的全部和②的顶部D.②的全部和③的顶部图7为“美国西部的波浪谷景观照片”。波浪谷是一种红色砂岩地貌,因砂岩上的纹路像波浪而得名。这种地貌是在较干旱的气候条件下,以内陆湖泊相为主的红色碎屑岩沉积而形成。图8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22~23题。沉积物乙甲丙丁图8①②③④②图722.组成波浪谷的岩石按其类型应为图8中的A.甲B.乙C.丙D.丁923.图7中景观特征的主要地质作用及其对应图

8、8中的数字序号为A.冷却凝固①B.冰川侵蚀③C.外力作用②D.变质作用④图9为大自然鬼斧神工塑造的四种地貌景观,读图完成第24题。abcd图924.图中四种地貌景观与其成因对应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