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临习赵孟頫

怎样临习赵孟頫

ID:37769366

大小:354.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5-30

怎样临习赵孟頫_第1页
怎样临习赵孟頫_第2页
怎样临习赵孟頫_第3页
怎样临习赵孟頫_第4页
怎样临习赵孟頫_第5页
资源描述:

《怎样临习赵孟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怎样临习赵孟頫《前后赤壁赋》[复制链接]一、赵孟頫与《前后赤壁赋》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又号水精宫道人,浙江吴兴人,为宋皇室赵德芳的后代。赵孟頫于元至元二十三年应选入朝,一生为官,逝后追封魏国公,谥文敏。  赵孟頫博学多才,学识过人,诗文、书画、音律均善,亦旁通佛学,明何良俊誉之为“上万五百年,纵横一万里”的人物。然其为宋之皇室,后降附“敌国”沦为贰臣,是以又有傅山、康有为等刚直之士薄其人遂恶其书,大加讥贬。  客观地评价,赵孟頫书风能笼罩于元、明、清诸代,首先应归功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归功于其对传统的精确阐释。赵孟頫是个很复杂的人物,我们可以非议其骨气,但应当

2、一分为二地看待其书法。笔者以为当代姜澄清先生的评价较为精当:“书法至赵孟頫才最终确立了‘婉约’的地位。而赵书的出现,是与时代潮流相感应的,并不偶然。”(见《中国书法思想史》)  作为开宗立派的人物,赵孟頫早年学宋高宗,中年的专习“二王”,虞集谓之“楷法探《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谐《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变其形”。同时对篆、隶、章草等赵皆苦心研习,晚年又着力李北海,因此深厚的传统积淀成就了赵体的辉煌。  《前后赤壁赋》一文为苏东坡贬谪黄州,在人生最为失意、最为灰暗时所作的名篇。公元1301年,时年47岁的赵孟頫重读此文时,其内心的隐痛击打着他的心灵。这时当“明远弟”(此卷

3、跋文中记)呈纸求书时,他内心的郁闷与悲凉便随着东坡的语言汩汩流淌。他的婉约凄美的笔调款款写来,恬然而静谧在宣泄着自己的情怀。这就是赵孟頫这件书法作品(附图为局部)的创作背景。二、临写准备  准备下笔临写前,我们应当做好两方面的准备:一是准确的思想切入,二是相关的工具选择。  《前后赤壁赋》卷(附图为作品局部)为赵孟頫47岁时所作,艺术上正值其深研“二王”书风的阶段,已对行草技法有了相当高的体悟。而在思想上,此时的他仕途得意,但心中依旧有些黯然,一是因为朋友的冷漠,二是来自发自内心的某种抑郁。他需要一方承载心绪的净土,他把自己融入了笔墨世界。  “婉约派”是委婉而含蓄的,因此赵孟頫的书法没

4、有多少“情绪上的起伏变化”(熊秉明语),点画间不追求跌宕俯仰。我们在临写前要调整好心态,意气平和,首先在思想上要尽可能地贴近它。  此卷为行书横幅,纸色古朴,笔致细腻,十分典雅。作为“二王”一脉的小字(约1.6厘米见方),临写用笔一定要选择精品狼毫。用什么样的墨也要心中有数。墨太浓易滞笔散锋,太淡会渗开伤神,影响线条的清爽之气。可用书画墨汁滴适量的水。纸的选择也挺有讲究。切忌用生宣,宜选较熟一些的。临写可用毛边纸糙面创作宣用洒金宣。洒金宣既可显出色墨的变化,又能表现细微的线条,有助于激发创作欲望。  如果有条件的,还可以详细了解一下赵孟頫的生平,读读其诗文、绘画,研究一下元代“文房四宝”

5、的发展史,这些对于我们更准确地学习传统都是大有裨益的。三、《前后赤壁赋》笔法分析  对于用笔,赵孟頫有句名言:“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前后赤壁赋》为行书长卷,其用笔的娴熟、精湛一览无余。赵字在笔法上直承右军,以流丽挺健为主,线条温润凝练,外秀内刚。  行书点画富于变化,所谓“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为便于初学者临习,下面就本帖的点画特点分类述之。  (一)横画  1.长横  长横作为字的主画,一般要写得刚直挺健,取左低右高之势,以稳定字的重心。  长横最常见的写法是切锋落纸,稍顿后向右上翻腕行笔,收笔时向左上稍抵,亦可稍抵后腕外翻带出牵丝,如附图中“音”

6、、“舟”二字。  其次如附图中“箫”、“舞”二字的长横,起笔尖锋入纸,腕迅速内翻并辅以笔管左转再向右上行笔。  再如附图中“举”、“慕”二字的长横,起笔与上一画衔接,取逆势,然后再折锋右行。  上述三种长横收笔上只有带不带牵丝的区别,而起笔动作上却大相径庭。从线条效果看,其一爽利清健,其二轻松洒脱,其三则凝练遒劲。  2.短横  短横运用频繁,这自然要求其姿态多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天非在起,收笔上做文章。  ①起笔上的不同。如附图中“天”、“哉”二字,上横系尖锋入纸、腕内翻而成,呈仰势;“于”、“在”二字的上横,尖锋入纸后笔肚稍顿再上行,呈饱满、蕴藉之态;“江”、“巨”下横锋入纸后腕迅速

7、内转发力,显得浑穆而郁勃;“清”、“吾”二字的下横与上一笔连贯而出,可视为藏锋逆入,显得圆劲婉转。  ②收笔上的不同。如附图中“美”字下横收笔迅速上提,与下一笔气息相连;“而”字上横收笔抵锋,透出清挺之气;“泣”字上横翻锋向下顺势带出下一笔,显得协调自然;而另一个“泣”字下横重按轻收,余韵悠长。  (二)竖画  作竖之法贵在直中求曲,同时还需注意向背及长短变化;在及笔上令锋聚拢,方能显出劲挺之姿。  1、长竖  长竖有悬针与垂露之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