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因素与精神卫生上

心理因素与精神卫生上

ID:37769564

大小:323.1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5-30

心理因素与精神卫生上_第1页
心理因素与精神卫生上_第2页
心理因素与精神卫生上_第3页
心理因素与精神卫生上_第4页
心理因素与精神卫生上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理因素与精神卫生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亚个体精神卫生学(二)毛富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天津医科大学精神医学教研室主任总医院心理卫生门诊副主任医师第四节心理学因素与精神卫生一、需要(一)需要的概念需要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有机体内部的平衡状态经常会被打破,这时有机体就会要求恢复平衡。(二)需要的特点1、需要都有对象,没有对象的需要是不存在的。2、需要又是不断发展的,人的需要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旧需要得到满足,不平衡消除之后,新的不平衡又会产生,人们又会为满足新的需要去追求新的对象。3、需要是推动有

2、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三)需要的分类1、自然需要与社会需要。(1)自然需要是由生理的不平衡引起的需要,它与有机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着密切的关系,如饮食、休息、求偶等的需要,又叫生理需要或生物需要。(2)社会需要是反映社会要求而产生的需要,如求知、交往等的需要。社会需要是人所特有的,是通过学习得来的,所以又叫获得性需要。自然需要动物和人都有,但是无论就满足需要的对象,还是满足需要的方式,人和动物都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人不仅要吃,而且要吃美味佳肴;人不管有多饥饿,在宴席上也不会狼吞虎咽。2、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

3、就满足需要的对象而言,可把需要分为以下两类:1、物质需要是对社会物质产品的需要,如对食品的需要,对工作和生活条件的需要等。2、精神需要是对各种社会精神产品的要求,如对文化科学知识的需要,对美的欣赏的需要等。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对物质产品的要求不仅要满足人的生理需要,而且还要满足人的审美观念。为了满足人的精神需要,还得有一定的物质条件来保证。(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美国,1968)1、生理需要即人对食物、空气、水、性和休息的需要。2、安全需要是人对生命财产的安全、秩序、稳定,免除恐惧和焦虑的需

4、要。3、爱和归属的需要要求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隶属于某一群体并在群体中享有地位。4、尊重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的需要,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会使人体验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增强自信。5、自我实现需要是指人希望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二、人格特征(一)人格及其结构人格乃是具有不同遗传素质的人,在不尽相同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意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1、意识倾向性。它以积极性和选择性为特征,制约着人的全部心理活动。个性倾向性

5、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指在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三方面。。3、自我调控系统。自我意识是自我调控系统的核心,它是指个体对自己作为客体存在的各方面的意识。它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二)人格的特点1、稳定性与可变性。人格是指人在较长时间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人格具有稳定性特点,并不排斥人格的可变性,只是改变它是较为困难的事。2、独特性与共同性。人格是在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先天和后天的因素交互作

6、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和环境因素,塑造了各自独特的人格特征。某一个群体、某一个阶级或某一个民族具有共同的典型的人格特征。这种心理上的共性是在一定的群体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并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3、整体性。首先表现为人格内在的统一,使人的内心世界、动机和行为之间保持和谐一致;其次,个别的心理特征也只有在人格的整体中,在与其它个性心理特征的联系中才有确定的意义。4、生物制约性与社会制约性。人既有生物属性,也有社会属性。因此,在考虑人格的本质是社会性的同时,也不能不考虑人格带有自身的生物学烙印。(三

7、)人格特点与精神卫生1、人格特点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型式、生活方式和习惯。2、人格特点影响个体对各种刺激物的认识与评价、情绪与生理反应。3、人格特点影响和决定了一个人对外界挑战的适应和应对方式、能力与效果。4、人格特点影响着一个人同他人的关系,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个体所能得到和利用的社会支持的质量。人格特点影响或决定的,是精神障碍的非特异性因素,又可以成为精神障碍的重要条件。因此人格特点是个体在各种刺激作用下发生精神障碍的重要心理机制。(四)应激易感性人格和抗应激人格1、A、B、C行为类型▲:A型行为特征:形容

8、为时间紧迫感和竞争敌意倾向,是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心理危险因素。B型行为特征:是A型行为类型相反的一种人格特征,是减少冠心病发生的抗应激人格。C型行为特征:为压抑、愤怒不能发泄、抑郁、焦虑、克制等,具有C型行为人易发生心身疾病(如癌症)。A型行为类型、C型行为属于应激易感人格,B型行为类型人格则属抗应激人格。2、坚韧人格:属于抗应激人格。在压力情境下,个性愉快、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