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利用历史的趣味性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利用历史的趣味性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ID:37770695

大小:3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30

浅谈如何利用历史的趣味性提高历史教学质量_第1页
浅谈如何利用历史的趣味性提高历史教学质量_第2页
浅谈如何利用历史的趣味性提高历史教学质量_第3页
浅谈如何利用历史的趣味性提高历史教学质量_第4页
浅谈如何利用历史的趣味性提高历史教学质量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利用历史的趣味性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利用历史的趣味性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历史是一种沟通过去和现在并且能够预示未来的工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延续、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历史,我们的孩子必须懂得一点历史。学习历史可以启发人们从历史片断中对种种历史现象进行理性的思维、理性地去汲取在历史长河中的一切有价值的合乎规律的积极面,从而激励自己投身实践、信心百倍地去创造今天和未来的文明。2001年,中国教育开始实行课程改革,向素质教育转变。但当前历史教育的现状使我们不得不考虑从教学思维、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乃至教学评价的全方位的转变。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

2、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情,兴趣是第一要素。有了兴趣,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取得好的成果。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历史教学质量,首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历史课尤其如此。然而,历史本身就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只要充分利用好历史本身的趣味性来教学,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也就不成问题了。下面就如何利用历史的趣味性来提高历史教学质量谈谈自己的看法。1、用好课本导入框的“悬念设置”,激发学生的探知欲。6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说书时,每当故事情节发展到紧张激烈的高涨或

3、矛盾冲突到剑拔弩张的关键时刻,突然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来吊你的胃口,逼着你非继续听下去不可。这种方法在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中常用,称之为“悬念”设置。在我们初中历史课本中每一课都有这样的“悬念”设置的导入框,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诱因,它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服务。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开元盛世》时,我首先问学生是否学过杜甫《忆昔》这首诗,后告诉学生在我们历史课本里有这首诗,请学生翻到课本第12页的导入框,要求学生齐读后教师

4、讲述:导入框里,首先是引用了杜甫的一首诗《忆昔》,然后概述了诗中描写唐朝开元时期的繁荣富庶景象,紧接着问:开元盛世是怎样取得的呢?当时社会又繁盛到何等景象呢?导入框的这两个“悬念”设置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导入新课,使学生迫切想了解其中的奥秘,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在自然状态中顺利地迁移到教学中来,很好地完成了导入新课的任务,为上好整节课打下了基础。2、用活课本的“动脑筋”和“活动与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6在人教版初中历史课本里,每一课都有些“动脑筋”和“活动与探究”等问题,我们上课时应加以甄别,服务于教学任务和教学重难

5、点,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给予灵活运用,既不要一概全用,也不要一概不用,或者该用的未用而不该用的却用。在教学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时,我选用了“动脑筋”中的“说一说,铁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和“活动与探究”中的“1.寻找变革:本课讲述了很多春秋战国时期具体变革的事例,比一比,看谁寻找得多。”而已;而在教学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时,我只用了“动

6、脑筋”中的“请你把鸦片对中国的危害归纳成几条,写出来。比一比,看谁归纳得内容全面,文字简练。”并联系当今禁毒进行吸毒危害的教育和“活动与探究”中的“1.小讨论: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两个问题。在这两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激烈讨论,畅所欲言,深入探讨,彼此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提高,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从而促进了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3、巧用课本中的历史故事,吸引学生主动学习。6初中学生年龄偏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教师在授

7、课过程中巧妙地引用历史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乐趣,使学生能被历史所吸引而主动地学习,历史教学效率自然就提高了,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历史故事在历史课本中比比皆是,或导入框,或正文,或楷体字内容,或自由阅读卡等等,应在不影响教学目标和服务于教学重难点的情况下加以运用。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时,在课前讲述导入框“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导入新课;在新课教学中又插入楷体字内容“卧薪尝胆”的故事,进行发愤图强、吃苦耐劳、立志等思想品德教育。这样,一开头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而

8、在课堂中又活跃了气氛,使学生紧紧围绕教学听课,提高了教学效果。4、强化运用历史教学的辅助手段,刺激学生的视、听觉。初中生,在思维特点上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直观教学,运用挂图、插图、投影、录音、电视、电影、录像、微机等多种辅助教学手段,使教学由无声变有声,由无色变有色,刺激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