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第5节里程表(二)教案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第5节里程表(二)教案北师大版

ID:37771839

大小:674.0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30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第5节里程表(二)教案北师大版_第1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第5节里程表(二)教案北师大版_第2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第5节里程表(二)教案北师大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第5节里程表(二)教案北师大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5节 里程表(二)教材第26~27页的内容。1.结合“汽车里程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汽车里程表,并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2.再次学习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3.培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事物的好奇心,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重点:能看懂汽车里程表,并根据表中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并能利用线段图理解题意。难点:能理解汽车里程表中的信息的含义,能根据含义画出线段图,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教材

2、中的情境图制成的课件。师:同学们,你们平时都是怎样来上学的?预设1:我是坐公共汽车来上学的。预设2:我是步行来上学的。预设3:我是爸爸开车送我来上学的。师:你们家到学校有多远?(指名自由回答)师引导:如果你是爸妈开车送你上学的,那么我可以告诉你一个非常简便的方法,那就是:在你从家走的时候,观察一下汽车仪表盘上的里程表,记录下表上的读数。到学校后,再记录一下里程表的读数。通过计算两次读数的差,就可以知道你从家到学校的里程了。设计意图:用学生身边亲身经历的情境导入,更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这里也有里程表内容的渗透

3、,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1.出示例题:淘气的叔叔是出租车司机,星期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淘气记录了叔叔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读数。(单位:千米)师: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读懂了题目的意思吗?生:星期一出发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回家时里程表的读数是160千米;星期二回家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0千米;星期三回家时里程表的读数是555千米;星期四回家时里程表的读数是745千米;星期五回家时里程表的读数是955千米。师:“里程表读数是35千米”是什么意思?160千米表示什么意思?350

4、千米表示什么意思?生自由讨论交流。2.师出示直观图,分别介绍35千米和160千米是什么意思。淘气根据题意画了一个图,你能看懂吗?请与同伴说说。生1:160千米不是星期一行驶的路程,应该是……师:星期一出发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回家时是160千米,160-35才是星期一行驶的里程数。生2:我知道了,用当天的读数减去前一天的读数,就是当天的里程数。师:回答正确。3.你知道淘气叔叔星期二行驶了少千米吗?(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并小组讨论。)汇报:350-160=190(千米)师:为什么?生:因为星期二里程表上

5、的读数是从160千米到350千米,所以它们的差就是星期二一天行驶的路程。师:你还能提出其他不同的数学问题吗?(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各行驶多少千米?这五天一共行驶多少千米?哪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4.着重解决“哪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这个问题并小组汇报,集体评议。160-35=125(千米)  350-160=190(千米)  555-350=205(千米)745-555=190(千米)  955-745=210(千米)答:星期五行驶的里程数最多。设计意图:算法可以多样化,通过小组讨论

6、、画图等多种方法,加深了学生对汽车里程表的认识。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可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教材第27页练一练第1~4题。学生独立试做后交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楚每一步的意思。指名学生自由说一说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里程表(二)(单位:千米)前一天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35160350555745955160-35=125(千米)350-160=190(千米)555-350=205(千米)745-555=190(千米)955-745=210(千米)答:星期五行驶的里程数

7、最多。本节课的“里程表”指的是汽车行驶里程表统计,起点数据不固定,但是具有连续性。这实际上和我们生活中电表的度数的读法是一样的,虽然课本取材来源于生活,且很贴近生活,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理解计程车上里程表的读数不是具体行驶的路程,而是累计上来的很有难度。于是我结合教材,通过画线段图的方法向学生介绍:读数从什么开始到什么结束,这一部分增加了多少才是司机叔叔具体行驶某一天的路程。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解答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总体来说,这节课引入新颖,教学流程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

8、了学生的钻研精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