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及其应对方式的研究综述

焦虑及其应对方式的研究综述

ID:37774147

大小:4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30

焦虑及其应对方式的研究综述_第1页
焦虑及其应对方式的研究综述_第2页
焦虑及其应对方式的研究综述_第3页
焦虑及其应对方式的研究综述_第4页
焦虑及其应对方式的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焦虑及其应对方式的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焦虑及其应对方式的研究综述2012010331祁琪一.焦虑1、前言焦虑是由D.Epstein和C.D.Spielberger提出的理论。罗洛.梅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剧烈变迁的时代,旧的生活观、伦理观、价值观逐渐崩溃,人们的独立性丧失了,对自我产生了一种陌生感,因而增加了人们的焦虑。他认为只要主观上认为某个价值受到威胁,人就足以产生焦虑的体验。爱普斯坦的理论建立在对伞兵的研究上,他发现焦虑是在知觉到极度危险后所产生的无方向的唤醒状态。他把这种状态描绘为极端有害的,并往往导致直接的动机(恐惧),以致造成行动的可能性。这是一种适应性的作用,当情境(威胁)恶化时,直接行动的可能性就会提高。斯

2、皮尔伯格详细论证、完善了由卡特尔(R.BCattell)提出的状态和特征焦虑的概念,把焦虑分为特征性焦虑和状态性焦虑,其理论不仅可以对焦虑作定性研究,而且可作定量探讨,从而结束了仅在理论上定性研究焦虑的历史,开拓了焦虑研究的新领域。历史上存在过很多种关于焦虑的分类[1]。根据弗洛伊德的研究,焦虑产生于过分的、使自我无法控制的刺激。并将其分为: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这是从焦虑产生的根源出发的。这其中现实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焦虑产生由客观上对自尊的威胁引起,无论这种威胁是外界的危险还是内部的道德与自我行为之间的冲突。我们将这种由现实存在的威胁而引起的焦虑

3、成为正常焦虑。而神经性焦虑则是个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而产生的异常焦虑。 因此,从焦虑的性质上看,我们也可以将其分成正常焦虑和过敏性焦虑[2]。但这里需要解释的是正常焦虑的“正常”指的是焦虑的性质,并不是指焦虑的程度,即适当水平的焦虑,它同样可能出现过高或过低的不同水平,这取决于客观情境对自尊心的威胁程度。而过敏性焦虑则是遭到严重伤害的自尊心本身引起的。2、焦虑问题研究的理论成果和现状  在心理学领域,各个学派从各自立场出发对焦虑做出了不同的理论解释[3]。 2.1雅各布森的焦虑理论  雅各布森是自我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她将本我、自我、超我这一心理结构视为一个能量系

4、统,所有的心理现象都可以用能量的变化来说明。而情绪就是一种能量的释放,这种释放会伴随特定的体验,焦虑也是其中一种能量释放现象。雅各布森认为:无论选择性释放途径可得与否,自我都必须使多余的能量得到释放,使紧张水平回落到适中状态。因此,如果多余的能量是通过选择性途径释放的,则个体产生愉快的情绪;反之,如果多余的能量是通过非选择性途径释放出去的,则个体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焦虑便是其中之一。  由此可见,情绪的性质取决于选择性释放途径能否得到,而选择性途径又取决于自我的机能,因此自我是焦虑发展的根源。在雅各布森看来,焦虑是一种结构现象,它是由自我和本我之间的张力所引起的,即当自我被迫通过非

5、选择性的释放途径释放多余能量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焦虑又起到信号的功能,它促进自我发展更多的释放途径,以适应外界。焦虑还是一种能量释放现象,能和其他的负性情绪相结合。因此,外部环境成为导致焦虑产生的一个因素。人们不再把焦虑看作是冲突的产物,而看作是能量释放现象。这意味着焦虑并不必然是病态的,而是个体适应现实过程中必然具有的现象。 2.2 精神分析的文化学派   2.2.1霍妮的基本焦虑学说     霍妮认为在人的本性中并不存在所谓基本正常的倾向,因此也不存在对所有个体都有解释力的“常态心理学”,所以对于个体心理或个体行为的分析都是基于某一特定文化的思考,一个人的情感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

6、都是由他所处的社会文化条件而决定的。因此,霍妮的结论可以归纳为:心理活动是文化的反应;精神障碍是一种社会心理表现,是由社会环境因素所引起的心理冲突。此外,霍妮还提出“整体人格论”,认为人生来就处于一个不安全的环境中,人们都追求安全感,而在这个追求的过程中难免有焦虑的产生。    2.2.2沙利文的人际关系学说     沙利文认为人际关系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源泉,而人格就是发生于人与人关系中的相对持久的行为,因此,并没有意义把人作为心理学上的主体,个体只是人际关系网络中的一个结点。沙利文将人际关系的失调作为焦虑产生的根源。在他看来,自我源于人际关系中,每个人的人际关系既可能是现实的存在

7、,也可能是同想象中的个体结成的。当这种人格不能与自我相互兼容的时候,即自我系统发生了冲突,个体就会产生焦虑,而焦虑的解决也要依靠良好人际关系的沟通。    2.2.3布雷姆和科恩的社会情境论     布雷姆和科恩认为自由选择、被迫依从或逆反心理的社会情境会唤起认知的不协调,并影响其程度。他们同样认为,社会中的人际关系规定了个体的情绪反应,这也就证明了人际关系对人的情绪状态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因此,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孤立的处境是防止焦虑产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2.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