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内蒙古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ID:37774227

大小:152.4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30

内蒙古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内蒙古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内蒙古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内蒙古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内蒙古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蒙古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60.0分)1.有人根据甲骨文中“犁”字的形象,推断商代已有牛耕,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近年己出土了商代晚期的铜犁(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墓),由此可以推知A.铁犁牛耕始于商代B.文献史料真实可信C.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主要为农具D.文献史料与考古发现相互佐证2.汉代田庄作为一个综合经营的实体,能够“闭门成市”,自给自足,使得它带有一种游离于社会 之外的倾向性,特别是那些拥有大量私人武装的田庄,在国家控制无力时,就会成为割据势力 的政治支柱和经济

2、基础,成为国家统一的对立物。这说明汉代田庄A.脱离国家控制并与世隔绝B.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进步C.具有明显的自然经济属性D.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3.明清时期永佃制盛行,佃农在不拖欠地租的条件下,有权“不限年月”“永远耕种”,地租率相对稳定。农民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使用权,地主则失去了和土地的直接联系。这一现象A.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加速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C.瓦解了地主土地所有制D.说明农民摆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4.汉武帝时,“从事盐铁者由国家供给粮食费用及生产工具,但得由政府主持出卖。民间不得再私铸铁器及煮盐,如违将施以‘钛(脚镣)大趾

3、’之刑。”这一经济措施A.利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稳定B.开创了古代中国的工官制度C.与其宣扬的儒家伦理相悖D.完成了政府对手工业的垄断5.下列图片中的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主要目的是满足市场需要的是A.B.C.D.6.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但是到了明朝,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B.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C.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7.清康熙年间,烧制出了大量如下造型和装饰图案的瓷器,而且在瓷器

4、的纹饰中有家族、股份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下列相关表述中正确的是A.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B.瓷器行业率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许多瓷器为国际市场需要而生产D.清政府采取鼓励瓷器出口的政策1.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B.推行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C.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D.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2.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

5、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体地位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D.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3.近代民族实业家的代表之一“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股。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刘鸿

6、生的话反映了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A.在一战以后遭受外国资本打压B.在国共内战时期遭受国民政府搜刮C.在抗战时期遭受官僚资本排挤D.在解放战争时期遭受美国资本排斥4.杨在军在《家族企业长寿之家族因素剖析》中指出:“步人近代,同仁堂药店除加强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外,还积极利用官方联系以图在原材料、定价权、品牌维护、资金方面获得好处,企业获得新发展。”这反映出同仁堂A.经营者专注于产品结构调整B.充分利用官商合办经营模式C.利用与官方的关系垄断市场D.借助政府力量加快市场开拓5.孙中山指出:“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发其生产力则贫.从前为清政府所制,欲开发而不

7、能,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见.”以上论述旨在A.肯定实业救国论的积极意义B.批评实业救国论存在的不足之处C.强调共和是实业救国的前提D.探讨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关系6.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A.五四运动B.中国民众的抑制日货运动C.第一次世界大战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7.据记载,1938年至1942年期间陕西棉花收购价格不断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间1938年1939年1940年1941年1942年每市担收购价

8、格26元100元170—180元180—190元450—700元A.西北纺织工业发展B.国民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