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

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

ID:37777102

大小:45.6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5-30

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_第1页
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_第2页
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_第3页
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_第4页
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共66分)1、先秦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被称为“南蛮”。春秋时,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帜击退北狄、征伐楚国,成就霸业。后来崛起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吴、越等国又先后北上中原争霸。这一现象表明(  )A.周王室集权统治削弱       B.宗法分封制已经瓦解C.华夏文化圈逐渐扩展       D.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2、西汉前期,丞相多是功臣或功臣子弟。西汉后期,丞

2、相则以掾史文吏和经学之士为主,自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历任丞相中齐、鲁、东海人多达11人,人数约占538%。这说明(  )A.汉代统治者重文轻武        B.儒学政治影响日益增强C.皇帝打击权贵以强化专制     D.齐鲁地区成为政治中心3、古代罗马人、希腊人也同中国一样注重孝道,但随文明程度的增加,他们的孝道观念便逐渐淡漠,而中国古代的孝道文化却日益发展,成为民族性格和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孝道文化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古代中国(  )A.经济发展水平的低下        B.中央集权

3、制度的发展C.民本思想的趋时更新        D.宗法观念的影响深远4、“考秦之制,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后世官制,变化繁賾,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这反映了秦朝(  )A.构建起隶属于丞相的监察体系B.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完成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过渡D.奠定了后世王朝官制基本原则名称地点描述匡社苏州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复社吴江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裁量公卿岭南会馆苏州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谋公益讲学会无锡东椿

4、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5、明清之际,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见当时(  )A.江南成为文化中心B.文化政策相对宽松C.经世致用思潮兴起D.传统四民结构松动6、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这表明(  

5、)A.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7、曹魏中正定品任官的政策虽从形式上来说是汉末“乡举里选”的翻版,然其实质却是中央政权对世家大族“乡举里选”的模拟,它既是名士大族控制士人的方式在国家用人制度中的反映,又是对名士大族的一种制约。可见,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  )A.力图把选举权由地方收归中央   B.导致专制皇权不断走向衰落C.有利于从地方选拔高素质人才   D.难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

6、控制8、余秋雨说:“在我看起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我认为,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其主要观点是古代中国(  )A.四大发明不具有原创性     B.发明重要性与是否实用关联度高C.应该共有六项重要发明    D.重要发明都应该服务于小农经济9、据文献记载,西北的高昌国原本保持有土地自由买卖的习惯。唐初,灭高昌国,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此后在该地出土的唐时期吐鲁番文书中,就很少见到土地买卖

7、文书了。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唐朝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    B.西北与中原贸易往来频繁C.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    D.农业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迁移10、吴晓波在分析引发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没有产生同样变革的根源时指出:明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大出6倍。据此作者认为(  )A.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B.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

8、方C.科技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D.国内市场狭窄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11、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中记载:中国商人也踊跃到海外经商。康熙晚期,苏州造船厂每年造船出海贸易者,多至千余,大者可载万余石,小者亦数千石,商人有倾产造船者。上海著名大海商张元隆“广制洋船,海上行走”,拥有海船数十艘,立志要造一百艘海船。材料中可以得出的信息(  )A.中国民间商人海外贸易的积极性高涨B.民间海外贸易额一度超过官府海外贸易额C.地域性商人群体活跃D.闭关锁国政策没能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