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导学案(排版)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导学案(排版)

ID:37780894

大小:1.11 M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31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导学案(排版)_第1页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导学案(排版)_第2页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导学案(排版)_第3页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导学案(排版)_第4页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导学案(排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导学案(排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学习目标]1.扎实掌握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提高读图析图能力。2.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3.逐步建立地理的空间概念;激情投入,自信人生。[自主学习]一: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1.绝对高度(海拔):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________。2.相对高度: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__________的__________。【练习】图中,A点的海拔是,B点的海拔是,AB两点的相对高度,BC两点的相对高度是,AC两点的相对高度是。二、等高线的特征:(等高线是地图上海拔相同的各点的连线)1.同一条等高线

2、上高度。2.同一幅图等高线地图上,等高距。3.等高线是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4.两条等高线决不能相交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例外)。5.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的方向,有时也叫做降坡线。6.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500米、10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线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三.不同地形的等高线:地形类型包括以下五种,在地形图上的基本特征如下:地形名称特征平原海拔200

3、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盆地闭合等高线的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降低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高原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四、等高线图上基本地形和判读方法1、山顶与盆地闭合曲线中间四周,示坡线向闭合曲线中间四周,示坡线向2、山脊与山谷凸低为(中间高两侧低)凸高为(中间低两侧高)3、鞍部:两个山头间的低凹处,4、陡崖一般也是两个山脊和两个山谷的会聚处。陡崖: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起。[合作探究]1.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的判读

4、:说出下图表示的地形类型名称,并说出字母所在地表示的地形名称。F线的海拔和河流的位置(字母)和大致流向。F总结: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的关系:2.坡度大小的判断:山缓 坡  陡坡(1)坡度计算=高差/水平距离即tana=H/D 公式中高差往往由等高线图中的等高距决定坡度=高差/水平距离=高差/(图上距离/比例尺)       =(高差/图上距离)×比例尺(2)坡度大小A.同一幅等高线图:“等高线越密,则地形坡度越大”。地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第5页共5页B.不同等高线图:等高距相同,比例尺不同,比例尺大---坡度大,比例尺小---坡度小。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等

5、高距大---坡度大,等高距小---坡度小。(3)凸坡与凹坡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凸坡:等高线凹坡:等高线练习:(1)图中的①②③④四条登山路线中,坡度最缓的是()A.①B.②C.③D.④(2)下列四图中的比例尺相同,等值线的疏密相同,判断坡度最大的一幅是()2022A2820D2620C2420B(3)下列四图中的等高距都是50米,注意观察各图的比例尺,判断坡度最大的一幅是()3.海拔范围的计算:1、a>b,有关M、N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 ①M为山坡上的洼地②N为山坡上的洼地

6、 ③M为山坡上的小丘④N为山坡上的小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若b海拔高度为200m,a海拔高度为300m,则M、N处的海拔高度为(   ) ①200

7、高度(1)陡崖顶部的海拔可能为:(2)陡崖底部的海拔可能为:(3)根据崖顶和崖底海拔高度算出陡崖的相对高度是多少范围之间?[达标检测]下图是“某种地形的立体透视图”,读图回答16—17题。 16、若将立体透视图转绘成等高线图,则甲、乙、丙、丁四图中转绘正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17、上题中的等高线图表现的是哪种地形(  )  A、火山锥   B、高原   C、山地的鞍部   D、盆地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信息。下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据图完成42~43题。42.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