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人际沟通与协调邹顺康

教师人际沟通与协调邹顺康

ID:37787582

大小:225.1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5-31

教师人际沟通与协调邹顺康_第1页
教师人际沟通与协调邹顺康_第2页
教师人际沟通与协调邹顺康_第3页
教师人际沟通与协调邹顺康_第4页
教师人际沟通与协调邹顺康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师人际沟通与协调邹顺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师人际沟通与协调邹顺康(023)6825372213509497866shunkang@swu.edu.cn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人际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所以,教师人际沟通与协调的目的是____建构和谐的人伦关系沟通与协调的方法是手段,和谐是目的。通过沟通与协调实现:在人格上相互尊重在工作上相互支持在配合中相互理解做到:人伦和谐事业齐心一、教师人际沟通的伦理协调通过人际沟通的伦理协调:把握伦理关系,找准角色定位,领会行为应当,建立和谐关系。何谓“伦理”?“伦者,识人事之序也”,可见、“伦”乃是对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一种界定。

2、“理”的原义作动词,是“治玉”之意。《战国策》中有这样一句话:“玉之未理者为璞……,玉虽至坚,治之得其鳃理以成其器。”“理”后引申为道理和准则之意。“伦理”连用其义就是说人们在处理人与人的这种相互关系所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伦理具体体现父子有亲父慈子孝君臣有义君仁臣忠夫妇有别夫能妻贤长幼有序兄友弟恭朋友有信汝诚吾信要注意弄清楚两个问题:(1)理从何来?“理”来自于“伦”(2)理有何意?建构“和谐”行为有伦万事和顺;万物有伦天地序达。师生人际沟通的特殊性:*师生伦理关系作为教师职业伦理的主体,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师生伦理属于不对称型伦理关系对

3、称型伦理关系:伦理对当事人双方的义务要求不仅是双向的,而且在要求的程度上完全相同的伦理关系。不对称型伦理关系:伦理对当事人双方的义务虽然是双向的,但在要求的程度上却并不完全相同的伦理关系。二、教师人际沟通的人格(道德)协调赢得人格尊重是最好的人际沟通如何赢得人格尊重?培养“做人为师”的内在德性德性如何培养?关键在于要“得道”所以在中国古代“德”通“得”。《论语集注》中说:“德者得也,得其道于心而不失之谓也。”即是要通过得“道”将“做人”所应当遵循的各种原则和规范内化于心,并将之持之以恒地保持下去,培养并形成自己做人的内在德性。“道”从何

4、来?事实上,“道”是源于“人伦之理”的。伦理道德“为教之理”就是“为师之道”,通过得“道”化“德”,我们就拥有了“做人为师”的内在德性,从而赢得人们的人格尊重。生成化道德人格如何实现人际关系的沟通与协调?伦理沟通强调关系维护;道德沟通强调个体自觉。伦理沟通强调义务双向;道德沟通强调义务单向。伦理沟通强调“应当之理”;道德沟通强调“境界追求”。三、教师人际沟通的心理协调优势心理容易形成自傲劣势心理容易导致自卑二者都容易导致教师人际沟通的障碍优势心理需要“减损”,以克服自我膨胀:“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盈满,则思江海下百川”。劣势心

5、理需要“补偿”以克服自我否定:关键在于发现和发掘自我优势——核心优势边缘优势交叉优势四、教师人际沟通的性情协调通过良好的性情提高自己的人文技能或交往技能,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情商”(humanskill)一个人内在的性情决定着其外在情商的高低。性情好的人情商高;性情差的人情商低。俗话说:“朋友多不多,要看性情好不好;事业成不成,要看情商高不高”,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情商的高低是由一个人内在的性情所决定的。所以人际的沟通与协调,一定要注意培养性情。情绪表层性情中层心理深层良好的性情应当是:不孤僻,要开朗;不孤傲,要随和;不阴暗,

6、要阳光;不偏执,要宽容;不忧郁,要爽朗;不狂妄,要谦逊;不自卑,要自信;……人际沟通的根本在于: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尊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