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的自由诠释与法治规训_付子堂

诚信的自由诠释与法治规训_付子堂

ID:37792344

大小:394.37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31

诚信的自由诠释与法治规训_付子堂_第1页
诚信的自由诠释与法治规训_付子堂_第2页
诚信的自由诠释与法治规训_付子堂_第3页
诚信的自由诠释与法治规训_付子堂_第4页
诚信的自由诠释与法治规训_付子堂_第5页
资源描述:

《诚信的自由诠释与法治规训_付子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法学杂志·2013年第1期诚信与法治问题研究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摘自党的十八大报告诚信的自由诠释与法治规训付子堂类延村(西南政法大学重庆401120)内容提要:实现法治型社会管理效果,必须重视诚信法治的研究。现代诚信不仅保有道德结构、政治情境和法律场域的三重意境,更因解构而存在新的三维之义:作为个体品质的诚信、作为关系纽带的诚信和作为价值追求的诚信。以此为前提预设,失信行为即能避开道德难题的困扰,进

2、入法律规制范畴。社会失信治理的现实困境,是呼吁诚信法治的条件因素;诚信法治则以诚信的法治与法治的诚信为基本内涵,证成了规范诚信的正当逻辑。诚信法治回应社会诉求,应以内在一致性与递进式的层次为建构原则,依次推动思想基础、结构基础、制度基础和实践基础的建设。法治以诚信为本义,诚信法治与民生法治构成现代法治的一体两面,是解决失信问题的现实选择。构建诚信法治,是法治实效的重要前提,更是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的题中应有之义。关键词:社会管理诚信失信行为法律治理诚信法治民生法治自古以来,诚信就是道德场域的基本命题

3、。实信用原则。”从而,在法律体系中再次将“诚在当今社会,究竟秉持何种诚信观,即如何把握实信用”原则法定化。在诉讼制度实践中,诚形而上形态的诚信,如何界分社会诚信、国家诚信原则主要用于矫正民事诉讼中当事人间或与信等各种诚信维度,已经成为我国“发展中法法院间互动过程中的失信、欺骗等不道德行为,治”建设所必须回应的问题。2012年8月31体现为保证当事人真实陈述、促进诉讼义务、禁日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①13条第1款增加规定:“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反言、规范权能滥用等功能。然而,在法治社

4、作者简介:付子堂(1965-),男,汉族,河南新野人,西南政法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类延村(1985-),男,汉族,山东蒙阴人,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法理学博士研究生。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0AFX001)“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及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重大委托A类项目“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特色理论与实践”课题组研究成果。①关于民事诉讼中诚实信用原则的实施以及在诉权保障层面功能的详尽论述,参见汤维建:《民事诉讼法修改:诚信原则入民诉法彰显时代色彩》,载《法制日报》

5、2012年9月4日第1版;张卫平:《民事诉讼中的诚实信用原则》,载《人民法院报》2012年9月12日第7版。·1·诚信与法治问题研究法学杂志·2013年第1期②会,援用法律原则必须有严格的条件限制。诚词源如何流变,诚信在本体意义上保持核心意信仅仅作为法律原则要素,远未符合人们的心境恒定的情况下都会承受较以往更多的内涵。理预期。推进法治建设进程,诚信不仅要作为因此,对诚信边界的合理界定不仅是实践取得当事人所遵循的行为准则,更应成为法治的价效果的先决条件,也是面对纷繁复杂的失信现值追求。由此,法律、

6、法治与诚信的关系不应停象所要解决的难题。留在范畴归属的层次,两者在本质上有何种关在道德结构上,诚信是传统道德的基本要联,两者以何种形态相互规制,以及相关意志主素。中国是儒教传统国家,有自身文化的个殊体怎样对其把握,都值得进一步探索。这对于性,讲求以伦理组织社会,以道德教化民众,在厘定诚信与法治的关系,推动法治发展具有重国家法律治理中延续着“德主刑辅”的传统。要意义。即使在“明刑弼教”的王朝,也在乡间设立申明一、诚信的本土意境亭以伦理为纽带对臣民进行道德控制。在维护“诚信”最早见于《商君书·靳令》

7、,“诚信、传统社会秩序与政治稳定方面,道德功不可没。贞廉”与“礼、乐,诗、书,修善、孝悌,仁、义,非何谓道德?早在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就有所述兵、羞战”并称“六虱”。“诚”与“信”意境相及,提出“智、信、仁、勇、严”为“将五德”。汉代近,在辞典中可以互训。如《说文解字》讲:大儒董仲舒则在继承以往儒学传统基础上视“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言。”言“仁”、“义”、“礼”、“智”、“信”为道德的构成要⑥语实在、不欺人、不自欺是诚信的基本内涵。但素,称为“五常之道”。而商鞅南门立木、刘邦两者

8、也有细微的差别。朱熹认为,“诚者,真实约法三章等诸多事例,更印证了诚信的力量。③“诚”主要指主体自身的一种心无妄之谓”。不仅如此,传统理论同样能够证成诚信的内在理状态,指主体言行一致,所谓“诚者自成也”。范畴与原则。以《论语》为例,“信”在文中共出而“信”着重于主体之间的一种关系。汉代董现28次,主要涉及三层意思:一是做语气助词仲舒对“信”作了精辟的界定———“有所许诺,使用;二是表信任之意;三是忠信、诚信之义。④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所谓信也。”这对诚信之意进一步考察,则发现文本实质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