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人性自私的错误观点

批评人性自私的错误观点

ID:37793302

大小:17.9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31

批评人性自私的错误观点_第1页
批评人性自私的错误观点_第2页
批评人性自私的错误观点_第3页
资源描述:

《批评人性自私的错误观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批评人性自私的错误观点关于人的本质,马克思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比较人与动物、自然界关系。劳动创造了人以及人的语言和思维,使人与动物界相分离,成为自然界中一种独立的、能动的力量。人的发展过程,就是自己的本质力量不断实现的过程。动物不会劳动,不会制造工具,只能长期地受制于自然界,永远是自然界中不可能有自我意识的一部分。因此,人的本质是劳动,是社会实践活动。第二,认为生产实践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存在和进行的。生产不仅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同时也是社会关系的生产。社会关系反过来又成为人从事劳动和其他活动的基础和必要条件。离开一定的社会关系,无法从事任何活动,

2、也无法创造自己的本质。所以从实践的结果来看,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三,分析实践的动力机制,指明人的需要是人和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原动力,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需要。人的需要源于人的本质,具有自然性和生物性的一面;而人的需要在本能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得到提升和发展,因此具有社会性。人的本质就是指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为了满足需要而进行的实践活动的总和。人的价值的突出特征就是创造性。人以自己的体力、智力为社会、他人作贡献,从事改造客观世界的物化劳动,这种劳动是积极的、创造性的活动。人的创造能力在对象化劳动中实现物质性转化。人的价值不仅在于满足自身的需要

3、,而且在于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为社会进行再生产活动。人的创造活动已经超出了满足自身需要的本能,是对于自身及社会的全面发展和需要作出的肯定,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价值特征。人性自私论’从理论到实践都是错误:所谓自私是指一切以个人私利为出发点和目的的思想观念。它的特征有三:一是损人利己,损公肥私;二是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不惜使用一切手段;三是拒绝履行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人性自私论之所以错误,因为(1)人性自私论违反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社会存在决定了人们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得相应的补足而不是靠猎取他人的东西(2)它错误地把动物的“自保性”混同于“人性自私”自我保存的

4、本能,是人和动物都有的,但却表现出不同的情况。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归根到底在于人具有社会性,能对自己的言行进行理性的控制。(3)它错误地把个人正当利益与自私混为一谈。个人正当利益与自私的区别:第一,两者的含义不同。个人利益是指在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下,个人正常生活、劳动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自私是一切以个人私利为出发点和目的的思想。第二,二者对待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的态度不同。把社会集体利益也就是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使个人利益服从人民利益,这种个人利益是正当的。反之,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甚至为了个人利益而牺牲社会集体利益,这样的思想和行为就是自私。这种不顾及大家

5、的利益的人还算是“人”吗?第三,二者实现的手段不同。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获得的个人利益是正当的;采用损人、损公、违法乱纪的手段谋取个人利益就是自私。(4)它也不符合历史和现实。古今中外,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涌现过一批又一批未了国家和民族而勇于牺牲自己利益的仁人志士和杰出人物。人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不断创造出新的事物,然后从中获得自己所需。这种服从与客观现状但是却能够积极主动创新的人类绝不是自私。不能把一小部门的人的一些错误的做法扩大化,遮盖住了整个人类发展史都是积极发展的。动物的本能决定了他们没有思考,无法对于其行为进行判断,就想狮子饿了要厮杀其他的动物来生存;但是人类

6、可以通过一起种植收获交易来互换双方所需达到共赢,这样的方式怎能说是人性自私。违背道德,放弃大家的利益,这样子的生存一定会被社会所淘汰及唾弃。所以人性自私从理论到现实从古至今都是错误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