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人大中国经济专题期末复习提要期中期末合一

春人大中国经济专题期末复习提要期中期末合一

ID:37796726

大小:201.10 KB

页数:45页

时间:2019-05-31

春人大中国经济专题期末复习提要期中期末合一_第1页
春人大中国经济专题期末复习提要期中期末合一_第2页
春人大中国经济专题期末复习提要期中期末合一_第3页
春人大中国经济专题期末复习提要期中期末合一_第4页
春人大中国经济专题期末复习提要期中期末合一_第5页
资源描述:

《春人大中国经济专题期末复习提要期中期末合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经济专题期中复习提要目录:一,课程回顾二,重要概念与问题三,评分规则与答题技巧*为重要的问题红字为重要概念课程回顾第一讲: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与主要问题中国经济的成就。中国经济的潜力:中国经济完全有可能再保持20~30年的快速增长。分析中国经济成长的潜力。中国经济成长的潜力何在?*经济的增长三大因素:1,生产要素的增加,尤其是资本。2,产业结构升级,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3,技术进步。(最关键的因素)劳动力数量与自然资源给定,起决定性意义的是资本积累速度,而资本积累受到技术进步的速度的制约,因为技术不进步,资本边际报酬递减,积累意愿下降。同样,如果没有技术的升级,

2、也就不会有产业结构升级。中国在技术进步上的后发优势*中国的后发优势所在:引进技术成本低。引进技术风险小。东亚经济成功的经验,日本与“四小龙”依靠引进技术维持40年高速成长。中国的技术差距更大,潜力也就更大。问题: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的比较?第二讲 李约瑟之谜和中国历史的兴衰李约瑟之谜:为什么中国在历史上摇摇领先于其他文明?为什么中国现在不再领先于外部世界?参考文献:《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第十章:“李约瑟之谜: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发源于中国?”解释“李约瑟之谜”的现有理论文化决定假说国家竞争假说高水平均衡陷阱假说(需求失败论)人口过快增长,农业剩余减少,当新技术出现

3、时,没有足够的剩余来购买新技术。人口过快增长,劳动力成本低廉,缺乏对用资本替代劳动的技术的需求。对高水平均衡假说的批评*逻辑不自洽。高水平均衡假说的前提假设是技术不变,只有在技术不变时,劳动力增加才会导致剩余的不断减少,逻辑有误,循环论证。如果技术进步的速度足够快,技术成本下降速度会超过劳动成本下降速度,这样节约劳动型的技术依然有市场需求。暗含假设技术不变。经验检验的问题。推论是人均土地越多的时期技术进步越快,反之越慢,但与经验相悖。林老师的假说技术进步方式的转变是“李约瑟之谜”的答案。技术进步方式由经验试错向可控实验转变。中国人多,在经验试错上存在优势。科举制度抑

4、制中国由经验试错向可控实验的转变。问题:中国人口多在未来是优势吗?*第三讲 近代的屈辱和社会主义革命为什么城市革命在俄国取得成功,但在中国却失败了?*1)主要的原因在于,俄罗斯没有租界。俄国的现代工业由俄国人或是外国资本家所有,发生工人暴动时,沙俄政府进行镇压,造成社会上普遍同情工人阶级,反对沙俄政府,动摇了沙俄政府的合法性。2)中国的现代工业集中于外国租界,工人暴动后由外国军警进行镇压,社会舆论压力指向列强,反而加强了国民党政府的凝聚力与合法性。所以中国共产党照搬俄国经验,在中国陷入困境。为什么毛主席在革命道路上实事求是,在经济建设上却盲目照搬苏联模式?*革命战争

5、时期,城市暴动可能增强国民党的凝聚力。农村地区国民党统治薄弱,农民深受地主压榨,通过土地革命可以动员农民广泛参加革命,加之我国农村地区广阔,“农村包围城市”符合我国国情。革命成功后,“照搬”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经验,因为我国与苏联有着相同的以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并且面临着农业经济为主、资本稀缺这样相同的困难和约束条件。第四讲 赶超战略与传统经济体制中国采纳计划体制的原因国家安全苏联的工业化经验战后的发展经济学世界思潮“国家干预主义”传统经济体制形成的机制?*重工业的特点:时间长,投资大,设备进口。农业国的约束:剩余少,资本少且分散。解决方法:依靠政府扭曲生产要素

6、价格与产品价格。“三位一体”传统经济体制的形成机制扭曲生产要素与产品价格制度保障资源计划配置制度信息不对称无自主权的微观经营机制(人民公社与国有企业)要点:通过选择赶超战略而形成的传统经济体制,既非中国特有,也不是实施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果。为克服国家与国有企业经理人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少的监督成本,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被政府剥夺,这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内生的次优制度安排。传统经济体制的表现产业结构失衡,制造业比重过高,粗加工比重过高。激励与生产效率低下,资源配置效率低生产效率低,劳动激励不足。内生于赶超战略的农业制度农产品的统购统销(计划配置资源的需要)合作化(为工业提

7、供剩余的需要)地区粮食自给自足*(均衡的结果)户籍制度(控制生产要素的流动)如何评价地区粮食自给自足的政策?*不同省份生产最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然后交换最有效率。赶超战略下,压低粮食价格等同于国家对粮食征税,粮食富余省没有激励多生产粮食;不具有生产粮食比较优势的省份被迫粮食自己自足,而减少其它产品的生产。第五讲 东亚奇迹与比较优势战略基本概念:要素禀赋结构:一个国家在一个时点上资本与劳动力数量的比例,可以理解为劳均资本。(不考虑自然资源)要素禀赋结构的提升是一国走向富裕的关键.*最优产业结构:轻工业与重工业的最优比例,要素禀赋结构决定最优产业结构。基本概念自生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