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雪芹的诗笔手法

论曹雪芹的诗笔手法

ID:37799444

大小:5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31

论曹雪芹的诗笔手法_第1页
论曹雪芹的诗笔手法_第2页
论曹雪芹的诗笔手法_第3页
论曹雪芹的诗笔手法_第4页
论曹雪芹的诗笔手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曹雪芹的诗笔手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曹雪芹的诗笔手法《红楼梦》这部不朽的作品,以它丰富的生活内容,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度的艺术成就达到了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史上的高峰。它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曹雪芹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小说家,同时也是一个诗人,他能文会诗,工曲善画,他具有诗人的性格和气质,他运用诗笔手法写就《红楼梦》。所谓诗笔手法,是指他把平素所积累的诗艺修养都倾注在《红楼梦》小说的形象创造里面。在《红楼梦》中,除了小说的主体文字以外,还有诗、词、曲、歌、谣、谚、辞赋、联额、灯谜、酒会、骈文等等。就诗来说,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

2、排律、骚体,有咏怀诗、咏物诗、即事诗、即景诗、谜语诗、打油诗,有限题的、限韵的、限诗体的等等。从概括时代的深度和广度来说,《红楼梦》具有一代史诗的性质;从文学语言的描写的传神与生动来说,许多章回也完全可以当作具有浓烈情感的诗来读。“诗在一切艺术中都流注着,在每门艺术中都独立的发展着。”(黑格尔《美学》)《红楼梦》整部作品都充满了一种诗意美。一、红楼梦的诗词所刻画的人物性格曹雪芹在写这部作品时,首先对人物的刻画手段多种多样,对众多人物的写法绝不雷同,反映出各个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点,使人物的形象在读者面前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而且,《红楼梦》里的诗词,是用于刻画人物性格的。这些诗词的作用,和过

3、去的话本小说穿插者有所不同。不是作为著书者自己的创作,而是作为书中人物的创作,也就是著书者代书中人物的创作。这就必须符合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红楼梦》中人物所作的诗词都有这个特色。如在“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一回中,史湘云,林黛玉,薛宝钗三人都以“柳絮”为题的词作,最能说明这个特点。史湘云的词曰:“岂是绣,绒才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草使春光别去”!就能表现出史湘云豪放大气的性格特征。黛玉词曰:“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4、整首诗悲气纵横,只看到了柳絮堕落枝头的残状,漂泊空中的孤独。将把自己无家可归,寄人篱下的身世结合起来。词作恰当表现出黛玉多愁善感,才华横溢的性格特征。宝钗词曰:“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如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从这首词中就能体现出宝钗为人豁达大度,才华出众,能体谅别人的性格特征。二、叙事写景中的诗情画意2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曾经借香菱的口说:“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我们读《红楼梦》,也会产生如香菱论诗那种言传的感受。在优美、令人心醉的景物描写

5、中,在各具不同性格的少女身上,似乎总隐匿着一种能贯穿全书的美,这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诗情画意吧!苏轼在论及诗画的关系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看来诗情与画意,联系紧密,彼此表现。《红楼梦》的语言具有一种绘画美,而这种画的美,同时也是诗的美。我们来看曹雪芹笔下的潇湘馆。第二十六回写宝玉来到潇湘馆,看到那竹子,“风尾森林,龙吟细细。”宝玉信步走入,只见湘帘垂地,悄无人声。走之窗前,觉得一缕幽香,从碧纱窗中暗暗透出。宝玉便将脸贴在纱窗上看时,耳内忽听得细细的长叹了一声,道:“每日家情思睡昏昏!”曹雪芹用他那生花的妙笔,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那浓密的竹叶,酷似舒展的风尾

6、;那微风拂动竹叶而发出的细碎的霎霎声,有如笛声悠扬。“香帘垂地,悄无人声。”本已异常寂静,碧纱窗里透出的那缕缕幽香,更为这沉寂的境界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气氛。在这样的气氛中,忽然传出了一声情谊深沉、扣人心弦的春闺幽怨,更使这优美的画面包含着浓烈的感情。寥寥几笔,使人感到景中含情,情切意浓。第三十五回写宝玉挨打之后,黛玉前来探视。她停立在花荫之下,望着怡红院中络绎不绝的探病者,顿觉自己形单影只,孤寂难支。无奈,只好返回潇湘馆。这时,曹雪芹又一次描写了潇湘馆:“一进院门,只见满地下竹影参差,苔痕浓淡,”不觉又想起《西湘记》中所云:“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冷冷二句来……进了屋子,在月洞窗内

7、坐了,吃毕药,只见窗外竹影映入纱窗,满屋内阴阴翠润,几簟生凉。”曹雪芹在这里有意把翠竹的实体隐去,只写了它那参差错落有倩影,从而使生活环境写得更加幽僻、寂静、凄凉。在这样的环境里,林黛玉想起了《西湘记》的诗句,想起了崔莺莺,由此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当前的处境,触发起无限的思绪。最后一句写“只见窗外竹影映入纱窗,满屋内阴阴翠润,几簟生凉”,这里虽然没有忧伤的字眼,但是通过语言的色彩、声调的描绘,使人感到的是阴阴的凉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