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安全保管技术探讨

稻谷安全保管技术探讨

ID:37800609

大小:10.54 MB

页数:90页

时间:2019-05-31

稻谷安全保管技术探讨_第1页
稻谷安全保管技术探讨_第2页
稻谷安全保管技术探讨_第3页
稻谷安全保管技术探讨_第4页
稻谷安全保管技术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稻谷安全保管技术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稻谷储藏技术探讨中央储备粮潢川直属库郑绍锋2015年4月1一、稻谷的储藏特性二、影响稻谷安全储藏的因素三、稻谷安全储藏技术与日常管理四、稻谷控温储藏技术五、磷化氢膜下环流熏蒸技术规程六、几个重要标准(自学内容)磷化氢膜下环流熏蒸技术规程粮油储藏技术规范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主要内容2一、稻谷的储藏特性1、概述稻谷,是指没有去除稻壳的子实,在植物学上属禾本科稻属。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水稻的播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4,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2,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35%,居世界第一位,产区遍及全国各地。中国的稻作栽培至少已有7000年以上的历史

2、,是世界栽培稻起源地之一。3一、稻谷的储藏特性2、稻谷形体结构稻谷籽粒的外形结构主要由颖(稻壳)和颖果(糙米)两部分组成。稻壳包括内颖、外颖、护颖和颖尖(颖尖伸长为芒)四部分组成。糙米稻谷经砻谷机脱去颖壳后即可得到糙米。糙米由果皮、种皮、外胚乳、胚乳及胚所组成。糙米再经加工碾去皮层和胚,留下的胚乳,即为食用的大米。一、稻谷的储藏特性5一、稻谷的储藏特性3、稻谷品种分类稻谷分为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粳稻谷、籼糯稻谷、粳糯稻谷五类。早籼稻谷生长期较短、收获期较早的籼稻谷,一般米粒腹白较大,角质部分较少。晚籼稻谷生长期较长、收获期较晚的籼稻谷,一般米粒腹白较小或无腹白,

3、角质部分较多。6一、稻谷的储藏特性粳稻谷粳型非糯性稻的果实,糙米一般呈椭圆形,米质粘性较大胀性较小。籼糯稻谷籼型糯性稻的果实,糙米一般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米粒呈乳白色,不透明或半透明状,粘性大。粳糯稻谷粳型糯性稻的果实,糙米一般呈椭圆形,米粒呈乳白色,不透明或半透明状,粘性大。7一、稻谷的储藏特性4、稻谷的储藏特性稻谷具有完整的外壳,能缓和稻米吸湿,对虫霉有一定的抵抗力,所以在保管过程中,稻谷有较高的储藏稳定性。在正常储藏条件下,稻谷的生活力,第一年很强,呼吸旺盛,一年以后,则逐渐减弱,变化较小,储藏稳定性相应增高。故存放一年以后,稻谷储藏性即比较稳定。(1)稻

4、谷后熟期短,易生芽。一般籼稻谷无明显的后熟期,粳稻谷的后熟期也只有四周左右,同时稻谷发芽所需的水分低(一般含水量23-25%即能发芽)。因此,无后熟期的稻谷,在收获期如遇连绵阴雨,不能及时收割、脱粒、整晒,在田间、场头即可生芽;新稻谷入库后,如受潮、淋雨,也易生芽,并容易霉烂。一、稻谷的储藏特性9一、稻谷的储藏特性(2)容易陈化,不耐高温粮食在储藏过程中,由于受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如果储藏时间过长或储藏不善,往往会使粮食失去应有的食用加工品质,甚至发热、霉变、有害有毒物质增加,往往粘度降低,发芽率降低,食味不好,失去新鲜感和固有的香

5、气,甚至出现难闻的异味—陈米味,这种现象被称做陈化。粮食的陈化过程是一个连续的、波动的、由量变到质变复杂的过程,既是粮食本身的生理变化,又是粮食生化变化的自然现象。是由粮食籽粒中各主要化学组成成分的性质决定的。这些化学成分在储藏过程中会呈现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往往是劣变。另外储藏方式不当,害虫危害等也会加快粮食陈化。同时高温会促进稻谷脂肪酸增加,引起品质下降。在35℃下储藏的各种水分的稻谷,脂肪酸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加工大米的等级也明显降低。水分和温度越高,脂肪酸上升、品质下降就越明显。一、稻谷的储藏特性稻谷陈化是生理变化的自然规律,在储藏中应积极努力创

6、造良好的储藏条件(如低温干燥、合理通风密闭、严防虫害等)延缓和避免陈化。稻谷陈化的速度,对于不同种类、不同水分和不同温度的稻谷是不相同的。通常籼稻比较稳定,粳稻次之,糯稻最易陈化。水分、温度都较低时,稻谷陈化速度慢。稻谷的胶体结构疏松,在强烈阳光下曝晒或在高温下烘干,都会增加爆腰率和变色率 。因此,潮湿稻谷最好进行自然干燥 。一、稻谷的储藏特性一、稻谷的储藏特性(3)容易发热、霉变稻谷在储藏期间,由于其本身呼吸作用以及微生物与害虫生命活动的综合影响,往往会发热、霉变,从而影响其品质。稻谷发热新收获的稻谷,生理活性强,早中稻入库后粮堆内的积热难以散发,在一、二周内

7、上层粮温往往会突然上升,超过仓温10-15℃,出现发热现象,即使水分正常的稻谷,也会出现这种现象。如不及时处理,就易结露。此时若气温下降,则情况更加严重。晚稻谷秋后收获,正值低温季节,不易干燥,往往入库水分较高,到翌年2-3月也易因粮堆内外温差悬殊而形成粮堆结露。稻谷发热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当稻谷水分大于安全水分,或者粮堆内温差较大引起水分转移,使水分超过安全水分时,霉菌大量繁殖,使粮堆积累湿热,积累的湿热如不能及时散发,发热现象便开始出现。第二阶段:当粮温升高至35—40摄氏度,水分超过15—15.5%时,白曲霉和黄曲霉菌迅速生长,稻谷水分和温

8、度继续增加,促使稻谷变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