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学案例111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111

ID:37811694

大小:6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31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111_第1页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111_第2页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111_第3页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111_第4页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111_第5页
资源描述: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11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课题:人教版九年级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承担对社会的责任》科目:思想品德 教学对象: 九年级学生课时: 1设计者:刘宝宝一、教学内容分析本框是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课第二节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和第二课第一节《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的基础上,教育学生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要热爱祖国,热心公益,服务社会,为学习第三节《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奠定基础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维护国家尊严是每个公民的责任,社会需要互助,需要关爱。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服务社会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爱国和服务社会观念。

2、使学生树立“振兴中华,匹夫有责”,无私奉献,关爱弱势群体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三、学习者特征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责任的含义、来源、承担责任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认识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及其承担的责任。但学生接触社会较少,社会责任意识较模糊,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较少。通过本课学习,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积极性,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尽一份责任。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初中学生开始关注国家、关心社会,但对关爱国家社会的责任意识不强。因此,如何让学生认清自己对国家、社会应尽到的责任,积极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就显得尤其重要。采用多媒体课堂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探

3、究式教学,课堂将紧紧围绕“承担对社会的责任”这一主题,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学习的兴趣,尽可能多地使用图片,资料、动画,增强感染力,使抽象知识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引导学生懂得用积极的情感,健康的心态探索人生的价值,做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公民。五、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认识维护国家尊严,为国分忧,勇挑重担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是道德高尚的行为。难点:培养学生维护国家尊严,为国分忧,勇挑重担,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自觉性。5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正反两

4、方面事例,用多媒体呈现出来,引人入胜,切入主题)学习第一目: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活动一]向革命前辈学习,感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活动二]感受体验普通外企员工的爱国行动。播放安徽省阜阳劣质奶粉的害人事件。播放丛飞事迹。 教师归纳点评后板书课题:承担对社会的责任老师归纳总结:向革命前辈学习,胸怀天下,忧国忧民,承担对社会的责任。读完后,要求学生把这段话概括成课本上的一句名人名言,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板书在课题后。提问如何承担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引入下一内容的学习。教师点评归纳:每个人在维护国家民族的尊严上来不得半点含糊,要敢于和善于同损坏国家尊严的行为作斗争。 提问:从刚才同学们讲的

5、事例中,明白了我们应怎样维护国家尊严?对比思考两个案例为什么都能在社会中引起巨大反响? 思考后回答问题。1.学生阅读课本P22的“相关链接”,思考讨论:我们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从这些革命前辈身上学习什么? 学生齐读第一段,形成初步的观点。2. 学生阅读P23的第一个材料,小组代表发言,小组间互评。 (1) 作为外企员工,他们遇到了什么考验?(2) 作为外企员工,他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3) 如果你是该公司的员工,你会怎么做?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维护国家尊严的案例和材料。引导学生认识每个公民都有关爱社会的责任。服务社会、享受生命的意义损害社会就会受到社会惩罚从革命前辈身上感知承担社会责任必须

6、从小立下志向。5[活动三]主题辩论,化解困惑,将爱国思想落实到青少年学习生活中去学习第二目热心公益服务社会[活动四]学习徐本禹为国分忧,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精神[活动五]创设公益活动[活动六]名言感悟总结心得教师板书:①维护国家尊严。什么时候最能体现公民的责任意识?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了解焦裕禄的先进事迹。(课件展示)教师板书:②为国分忧,勇担重担、与国家共渡给难关。教师小结辩论,肯定青少年的责任和义务。 课件展示徐本禹的事迹,提问徐本禹这样做值不值得?组织第二次辩论。 小结辩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板书:③自觉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启发学生思考:自己参加过哪些公益活动?这些活动对自己

7、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我们还可以参加哪些活动? 教师小结本课的内容后,要求学生谈谈学习本课后有哪些收获和启示,可以用课本上的观点,可以是收集的名人名言,也可以是自己归纳的一句话。学生:齐读P23的第一段。学生齐读P23的第二段。辩论:正方我们青少年虽年幼,要为国分忧。反方我们青少年年幼不必为国分忧。 辩论:正方 徐本禹这样做值得反方 徐本禹这样做不值得学生齐读P24的第一段。学生将课前设计好活动向同学介绍并且谈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