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重点串讲

宪法重点串讲

ID:37817754

大小:523.58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5-31

宪法重点串讲_第1页
宪法重点串讲_第2页
宪法重点串讲_第3页
宪法重点串讲_第4页
宪法重点串讲_第5页
资源描述:

《宪法重点串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宪法重点串讲主讲老师:夏萌授课时间:2018年8月11日粉笔公考·官方微信宪法重点串讲全军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统一考试公共科目大纲宪法部分:第一部分宪法概述一、宪法的概念和本质1.概念:宪法是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体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法。2.本质: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二、宪法的主要内容宪法的规定涉及国家生活的主要方面,但其基本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即对国家权力的规范和对公民权利的保障。我国宪法由以下两部分构成:1.序言2.宪法的正文三、宪法的制定和修改1.宪法的制定,即制宪,是指制宪主体按照一定的程序创制宪法

2、的活动。新中国先后颁布了一个宪法性文件和四部宪法,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1982年《宪法》。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颁布的《中1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修正案。2.宪法的修改:(1)提出主体: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或1/5以上全国人大代表。(2)修改主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通过主体: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2/3以上多数通过。四、宪法的作用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法律基石,在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当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五、宪法实施与监督宪法

3、实施,是指宪法规范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落实。宪法实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遵守、适用和实施的保障。我国宪法监督的主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六、宪法日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设立国家宪法日为12月4日。七、宪法宣誓制度1.2018年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宣誓制度写入宪法:“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2.宪法宣誓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1)宣誓主体: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政府、监察委员会、法院、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

4、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2)宣誓方式:根据情况,可以采取单独宣誓或者集体宣誓的形式。单独宣誓时,宣誓人应当左手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右手举拳,诵读誓词。集体宣誓时,由一人领誓,领誓人左手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右手举拳,诵读誓词;其他宣誓人整齐排列,右手举拳,跟诵誓词。2八、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1.人民主权原则。2.基本人权原则。3.法治原则。4.权力制约原则。九、依宪治国与依法治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强化练习】1.(单选)下列不属于我国宪法基本原则的是

5、()。A.人民主权原则B.基本人权原则C.法治原则D.司法平等原则2.(单选)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每年12月4日设立为()。A.国家宪法日B.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C.烈士纪念日D.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3.(判断)我国宪法和法律修改,均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第二部分我国的国家制度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国家性质,即国体,是指国家的阶级本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使用专制的方法来对待敌对势力以维持人民民

6、主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逐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和犯罪分子实行专政。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权组织形式,也就是政体,即指特定社会的统治阶级采用何种原则和方式去组织其反3对敌人、保护自己、治理社会的政权机关。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1)多党合作不是多党制,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而是参政党。(2)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2.政治协商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爱国统

7、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我国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政治联盟。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人民自主地管理本民族地方性事务的制度。2.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民族乡则不是民族自治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