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评论的评论_张燚

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评论的评论_张燚

ID:37820009

大小:1.22 M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31

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评论的评论_张燚_第1页
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评论的评论_张燚_第2页
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评论的评论_张燚_第3页
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评论的评论_张燚_第4页
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评论的评论_张燚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评论的评论_张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南京艺术学院学报JOURNALOFNANJINGARTSINSTITUTE①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评论的评论张燚(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北京100024)[摘要]流行音乐是社会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事项,流行音乐评论是重要的学术增长点,但是成果并不多。专业音乐批评很少关注流行音乐,“业余”流行音乐批评虽然一派喧嚣,但是不够精深,缺少音乐本体音乐与表演分析。即便如此,流行音乐评论却是最见批判精神的音乐批评。流行音乐评论需要引进现代学术话语,促进现代性文化体制的建设。[关键词]流行音乐;批判;文化体制[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

2、08-9667(2013)03-0086-07MUSIC&PERFORMANCE2013.03现代文艺批评的先驱马修·阿诺德认为,它受美国流行音乐影响,于20世纪二三十年批评让作品的意义得到深化,形成有利于创代诞生于上海租界,是“帝国主义文化入侵”[1]造才华发展的文化。大文学家王尔德则宣称和“丧权辱国”的象征;三十年代,它被聂[2][3]“批评是创作的创作”,批评不仅是连接艺耳评为“香艳肉欲”;1949年后,这样的“靡术品和新创作之间的思想通道,本身也是重靡之音”无助于甚至“有害于”大好革命形势,要的作品。“作者已死”,20世纪法国理遭遇灭顶

3、之灾;1979年,港台流行歌曲随“改论家罗兰·巴特的论断更是对艺术家的当头革开放”进入中国大陆,很长时间却是通过棒喝。而批评通过一次次的质询展开探索,非正常渠道传播,之后流行音乐为了发展被正可以达到精神与意识的提升;批评还是敞迫更名为“通俗音乐”;1990年,流行音乐开着的,并不宣称自己对真理的独占,从再次成为指责对象:“容易引起社会问题”,[4]而丰富了作品的可能性……在主流话语中,甚至本身就是“社会问题”……批评从来都是重要的。正是如此,才尤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奠定,被人大惑不解:中国当前的流行音乐批评何革命禁欲主义驱逐的流行音乐有

4、了生存空间,以如此单薄?并成为最具有群众号召力的音乐形式。但是,“大众化”成为流行音乐新的罪名,喜欢流一、既是音乐研究的盲点,也是重要行音乐在精英眼中成为欣赏水平差、没有独的学术增长点流行音乐研究立审美能力的行为。然而,倘以偏概全,怕中国流行音乐自出生就带有“原罪”。哪种艺术形式都有严重问题。古典音乐也可收稿日期:2013-06-03作者简介:张燚(1976—),河南省滑县人。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博士后,研究方向:流086行音乐研究,演艺产业研究。①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度青年基金项目“中国流行音乐文化现况调查与研究”(编

5、号10YJC760100)的阶段性成果。南京艺术学院学报以说成弥漫着机器化统治和“主人对奴隶的以大部头的专著或长篇专论的形式来分析品[5]控制”,而有的民歌对性爱的描写更露骨,评某部音乐作品——但通常只有用专业音乐比如明代冯梦龙采集的《小和尚》、清代华技法写成的作品才配享此殊荣。学院派也有广生编述的《红绫被》以及现在还被误为“民对某个音乐家或某种音乐的长篇论述,但是歌精粹”的《一根紫竹直苗苗》等。也仅限于古典音乐和民族民间音乐范畴。流JOURNALOFNANJINGARTSINSTITUTE在大文化圈,大众文艺批评早已是最为行音乐既不能“传承优

6、秀民族文化”,又难活跃的研究形式。音乐学界虽然参照大文科以“提升国民审美能力”,虽然喜爱者众多,建立了“音乐批评学”的理论框架,但是落却入不了专家法眼。现在我国音乐院系整体到地上的实践不容乐观。具体到流行音乐,来说并不重视流行音乐,更不会重视对它的有学术含量的批评更是稀缺。很多人认为流学术评论。行音乐结构短小、音乐简单,无甚可说,不另外,“喜爱者众多”也成为流行音乐过如果以西方古典音乐为标准,民族民间音被忽视的原因:曲高和寡,研究热门音乐显乐的技术性恐怕也高不到哪里去。很多人觉得没素养;流行音乐一时间灭不了,没必要得流行音乐就是爱情歌曲,不过拂

7、去大众传现在去研究。笔者身边还有很多朋友认为流媒中的流行音乐泡沫,你一定可以发现一片行音乐就是“流行的音乐”,就是电视中一新天地:那里有民众的呼吸与心声。再播放的泡沫音乐,而不是一种具有新的文化音乐与表演流行音乐批评是一块硬骨头。流行音乐属性和音乐形态的艺术形式,这样的认识也曾有很长一段时间被划入另册,其表演、研究、让他们不愿把精力投入到流行音乐批评中去。评论成为雷区;流行音乐历史短,传播范围(二)原有音乐理论素养并非完全适用MUSIC&PERFORMANCE2013.03广,融合现象普遍,从纯音乐的角度进行批于流行音乐批评评确实难以深刻。但是

8、流行音乐批评更是一就像西方经典乐理并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块肥骨头:它的作品足够多,可供批评的对国传统音乐一样,我们原来接受的音乐学术象永远不会匮乏;它的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