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南南温河变质核杂岩解析

滇东南南温河变质核杂岩解析

ID:37821618

大小:264.4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31

滇东南南温河变质核杂岩解析_第1页
滇东南南温河变质核杂岩解析_第2页
滇东南南温河变质核杂岩解析_第3页
滇东南南温河变质核杂岩解析_第4页
滇东南南温河变质核杂岩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滇东南南温河变质核杂岩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7卷第4期中国区域地质Vol.17No.41998年11月REGIONALGEOLOGYOFCHINANov.1998滇东南南温河变质核杂岩解析张世涛冯明刚吕伟(云南地勘局区域地质调查所玉溪653100)提要滇东南的南温河变质核杂岩由变质内核及盖层两部分组成,二者之间以基底剥离断层相分划,该杂岩是扬子地台西缘变质核杂岩带的组成部分。对该变质核杂岩的研究,将对滇东南地区的地壳演化认识及矿田勘查有重要意义。关键词滇东南变质核杂岩剥离断层顺层韧性剪切中图分类号P588.34在滇东南马关县和麻栗坡县与越

2、南接壤的边界上展布着一个巨大的环状变质杂岩体,中2国部分出露面积约600km。由于其周围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多年来人们进行过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工作。1972年云南省地质局第二区测队在1B20万马关幅区调报告中认为:/就其成生来说,这一构造不可避勉地受了文山)麻栗坡北西向断裂的严格控制。由于形成北西向文)麻断裂的强大水平运动,导致莲花状构造(即前述环状变质杂岩体)所在地块发生了顺时针方向的扭转运动。0从而形成了这一环形构造。/顺时针方向的扭转运动0是这一环形构造、[1]片麻理及变质作用、相应的成矿作用

3、的直接原因。薛玺会等认为:/这一莲花状穹隆构造至晚在晚古生代初即开始发育,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范围不断扩大,至三叠纪末期形成了展布于滇东南的巨大旋扭构造。0并推测变质作用时期为早华力西期,这一构造可能是深部热流旋柱状上涌在变质作用与构造作用两个不同侧面的地质效应。自80年代中后期变质核杂岩的概念引入中国以来,国内地质工作者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1996年间,笔者等在中越边境地区进行1B5万区域地质和矿产调查时发现,这一环状变质杂岩体基本具备了变质核杂岩的特征,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变质核杂岩。现将其命名为

4、南温河变质核杂岩(图1)。1区域地质特征概况南温河变质核杂岩位于红河断裂带与文山)麻栗坡断裂带之间,地处扬子地台西缘,/越2北古陆0的核心部位。总体上呈不规则穹隆状产出,长轴为北北西向,出露面积约1000km。变质核外围出露寒武系、泥盆系、二叠系,由内核向外变质程度呈递减趋势。寒武系下部主要为砂泥质沉积,多变质为板岩及片岩类,部分碳酸盐岩变质为大理岩;中寒武统以上碳酸盐岩沉积逐渐增加。下泥盆统为一套陆相)滨浅海相砂泥质沉积,呈微角度超覆于寒武系之上,多已变质为板岩类;泥盆系中上部为台地相碳酸盐岩。二

5、叠系为陆棚相碳酸盐岩夹硅质岩。本文于1997年6月10日收到。作者简介:张世涛,男,1965年生,高级工程师,1986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第4期张世涛等:滇东南南温河变质核杂岩解析391图1南温河变质核杂岩地质简图Fig.1GeologicalsketchmapoftheNanwenhemetamorphiccorecomplex1)花岗片麻岩;2)南秧田岩组和洒西岩组;3)燕山期花岗岩;4)内核上部的韧性剥离断层5)基底剥离断层;6)正断层;7)逆掩断层;8)平移断层

6、;9)不整合界线;10)地质界线;11)岩层/面理产状;Gn)花岗片麻岩;Pt)元古界;I1)I2)I3)下)中)上寒武统;D)泥盆系;P)二叠系;T)三叠系;C5)燕山期花岗岩区域上的构造形迹主要有两组:一为北北东或南北向构造,区内大多数断裂、褶皱和岩层走向都为这一方向,形成于加里东期)印支期。另一组为北西向多期活动的平移剪切断裂,形成时期为印支期)喜马拉雅期,表现为左行平移剪切。岩浆活动主要集中于变质核杂岩内核及其周围,表现为一系列先后侵入的酸性侵入体,并伴随多金属矿化。基性岩出露零星,仅见少量

7、辉绿岩脉及辉绿玢岩岩脉,是华力西期)印支期的大陆裂谷作用形成的,在二叠纪中晚期,区域上还发生了大规模的大陆裂谷型玄武岩喷溢活动。2变质核杂岩的构成构成变质核杂岩至少应该具备3个要素:一是要有一个变质内核;二是要有一个变形变质远不如内核的盖层;三是在内核与盖层之间要有个拆离滑脱断层。南温河变质核杂岩具有内核和盖层两个组成部分,内核与盖层之间为基底剥离断层所分划(图2)。211内核内核主要由花岗片麻岩及南秧田岩组和洒西岩组构成,其次是后期侵入的花岗岩。392中国区域地质1998图2南温河变质核杂岩剖面图

8、(南捞)天保)Fig.2Cross-sectionoftheNanwenhemetamorphiccorecomplexfromNanlaotoTianbaoGn)花岗片麻岩;Ptn)南秧田岩组;Pts)洒西岩组;I2t)田蓬组;I2l)龙哈组;I3x)歇场组;Dd)东岗岭组;P)吴家坪组;C2(a))中粗粒似斑状二云二长花岗岩;C2(b))中粗粒22W55二云二长花岗岩;C2(c))花岗细晶岩或花岗斑岩岩脉(株);F)内核上部的韧性剥离断层;51F2)基底剥离断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