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专题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ID:37824066

大小:2.22 MB

页数:42页

时间:2019-05-31

专题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_第1页
专题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_第2页
专题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_第3页
专题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_第4页
专题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程标准高频考点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①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表现②三大改造③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出现的失误、经验及教训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历史意义。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概述对外开放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①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内容、影响)②家庭联

2、产承包责任制③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成就、影响④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专题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本专题的复习,要确立“一个核心”、抓住“两个方面”、注意“三个阶段”。“一个核心”是指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两个方面”是指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三个阶段”是指过渡时期(1949——1956年)、20年曲折探索时期(1956——1976年)、改革开放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一、20世纪50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实践1.对于“过渡时期”的学习,要注意“成就”,可以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角度分

3、析。生产力方面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奠定;生产关系方面主要表现在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2.对于20年探索时期的学习要从“成就”和“失误”两个方面归纳,并能够正确分析“成就”或“失误”的原因。整体把握一、20世纪50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实践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史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毛泽东史料说明建国初中国工业

4、水平落后,发展不平衡。史料二1949年,中、美、苏三国在钢、原煤、原油方面产量对比。中国钢产量占美国的0.2%,苏联的0.7%;原煤产量占美国的7.3%,苏联的13.6%;原油产量占美国的0.02%,苏联的0.36%。史料说明中国重工业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实施“一五”计划的背景一、20世纪50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实践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一五”计划的实行史料三该图表材料反映了到1952年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1949——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史料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取决于重工

5、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在“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下,就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而不是分散力量去进行基本建设,要求我们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特别是地质勘察、设计和施工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特别是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定作用的,能迅速增强国家工业基础与国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我们必须在五年内基本上完成鞍钢等大工业基地的建设,并开始新的工业基地的建设,以此来发展我国的五金、燃料、机械、电力工业与国防工业,使1957年的工业生产比1952年提高一倍到二倍半。——《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

6、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史料是中共中央在1952年年底所作的重要指示,反映了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并阐述了其原因。“一五”计划的重要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指导方针的确立,有苏联建设经验的启示,但更主要的是由于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的基础非常薄弱。“一五”计划的特点及原因一、20世纪50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实践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2)三大改造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三大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

7、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必要的条件。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农业生产合作社是新中国对个体小农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形式。其好处在于适应了当时农村生产力落后状况,并充分照顾了农民的困难和要求,顺利解决了农村土地所有制问题。史料在国民收入中,1957年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提高到33%,合作社经济由1.5%提高到56%,公私合营经济由0.7%提高到8%,个体经济则由71.8%降低到3%,资本主义经济由7%降低到1%以下。三大改造的成果史料主要反映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使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国民

8、经济中占了绝对的优势。“一五”计划以工业化为目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一五”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五”计划建设的主要手段。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但是“一五”计划完成并没有实现国家工业化,只是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局面。“一化三改”之间的关系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