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案例 (2)

植树问题案例 (2)

ID:37824975

大小:2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31

植树问题案例 (2)_第1页
植树问题案例 (2)_第2页
植树问题案例 (2)_第3页
植树问题案例 (2)_第4页
资源描述:

《植树问题案例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的教室在几楼?生:四楼师:老师从一楼开始到我们班教室要上几层的楼梯呢?为什么?生1:上四层生2:上三层,因为第一层不用上楼梯。师:肯定生2的说法,引入:像这样从一层到二层要走一个楼层的楼梯,这一个楼层的楼梯在数学上也可以说是一个“间隔”,老师从一楼到四楼要走几个间隔呢?生3:3个师:生活中的“间隔”到处可见。找找我们生活中的“间隔”生1:教室里桌子与桌子之间有间隔生2:排队做操时人和人之间有间隔生3:路边种树,树与树之间有间隔生4:春节

2、挂灯笼时,灯笼之间也有间隔师:同学们,像爬楼梯、植树、排队等现象中藏着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设计思路:从学生熟悉的“爬楼梯”引入,制造一种矛盾冲突,既激活学生的思维,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举例说出生活中的间隔现象,为学生提供一种生活表象,同时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做铺垫】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课件展示情境:在校门口,有一条路长100米,需要种树来美化,在小路的一侧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要栽,一共能栽多少棵?师:提出问题:

3、从情境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怎么理解“两端都要栽”?生:头和尾都要栽师:(出示线段图)我们假设这条线段就是100米长的小路,请一位同学上来指一指这条路的两端分别是哪里?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板书:猜想)究竟这个100米的小路需要栽多少棵树呢?请说出你的想法、算式和答案。板书列式:①100÷5=20(棵)②100÷5+2=22(棵)③100÷5+1=21(棵)师:同学们观察这几个算式,从这几个算式中发现了什么?生:发现算式中都有:100÷5师:100代表什么?5代表什么?生:100就是全长100米,

4、5米就是一个间隔的长度。师:100÷5求出了什么?生:间隔数(有1个5米就有一个间隔,100÷5就是再求100里面有几个5米,也就是有几个间隔,所以叫间隔数)师:同学们都想到了去找间隔数,你们认为棵数与间隔数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可以探讨一下,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吗?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板书:验证)生:画图师:画图是个好方法。(课件显示:隔5米种一棵,再隔5米种一棵-----一直画到100米!感觉怎样?生:太麻烦了。师:那怎么办呢?讨论交流。一致通过用小一点的数来展开研究。假设这条小路长20

5、米,看看能种几棵?(课件出示表格)研究表(一)总长(米)间隔(米)间隔数(个)棵数(棵)师:为什么4个间隔能种5棵树呢?生:每隔5米中一棵,一个间隔跟着一棵树,一个间隔跟着一棵树,每隔间隔都跟着一棵树,有4个间隔就有4棵树,因为是两端都栽,所以还要加上前面的一棵。这样植树的棵数就是5棵。(课件展示:树与间隔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师:看来画线段图真实解决植树问题的一个好办法,我们可以运用线段图来帮助解决很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师:刚才按照老师的要求每隔5米种一棵,如果我们自己选择间隔,你想每隔几米种一

6、棵呢?(预设4米、2米、1米、10米)每个小组任选一种间隔长度,可以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画线段图,看看在两端都种的情况下有多少个间隔?能种多少棵树?把研究结果填在研究表(二)中。研究表(二)总长(米)间隔(米)间隔数(个)棵数(棵)学生汇报。要求:汇报时先说出选的是哪种间隔长度,间隔数是几,种了几棵树?(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进行板书)师:你有什么发现吗?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间隔数与植树棵数的关系吗?(板书:间隔数+1=植树棵数)师:同学们通过画线段图的方法研究,发现了在两端都种的情况下都有:棵树比间

7、隔数多1的规律。看来画线段图能帮助我们清晰地分析数量关系,这是数学上常用的一种好的方法。同学们想想看,如果数据增大了,这个规律还成立吗?生:成立师:如果有99个间隔,能种多少棵树呢?如果种了1000棵树,你知道有多少个间隔吗?10000个间隔,能种多少棵树呢?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这几个算式:①100÷5=20(棵)②100÷5+2=22(棵)③100÷5+1=21(棵)现在你们敢判断哪个算式是正确的了吗?生:第三个算式是正确的。师:刚才我们通过研究20米的一段小路栽树,明白了100米的路栽树间隔数与

8、棵数的关系,给解题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大家知道吗,很多数学家在研究问题时也要用到这种方法,这是一种“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方法。(板书:化繁为简)【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研究问题,首先可以从简单入手,化繁为简,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把抽象的数学化归思想渗透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体验到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提高思维的素质;其次,通过画线段图,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第三,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体会到,不管数字多大,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最后,还要补上一棵才能达到两端都种的结果,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