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4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要有前瞻性思维

2012-4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要有前瞻性思维

ID:37829872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01

2012-4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要有前瞻性思维_第1页
2012-4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要有前瞻性思维_第2页
2012-4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要有前瞻性思维_第3页
2012-4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要有前瞻性思维_第4页
2012-4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要有前瞻性思维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4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要有前瞻性思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有前瞻性思维《欧洲时报》副总编辑武佩荣和广东的缘分结于广州。在改革开放之初,他就在当时的广州外国语学院求学。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武佩荣坦言,“广州的巨变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对于“中等收入陷阱”这个热门话题,武佩荣认为,“有些发展中国家没有给出理想的答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远见,其主要表现形态之一是教育没有跟上,而只是片面地强调通过消费拉动经济,因而影响了经济的竞争力。因此,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注意人才教育的转型。”    目前广东经济发展最需要注意的是什么问题?武佩荣认为,社会发展到一

2、定程度,应当超越短期性的实用主义,尽可能结合自身特点、借鉴海内外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进入中长期的前瞻性思维。    ●南方日报记者 周煦钊    谈    结缘广东    广东改革创新值得借鉴    从乌坎事件的解决来看,我认为这一事件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出广东的特色,即在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现实中,探索符合广东实际的改革之路    南方日报:您近5年是否到过广东?    武佩荣:我与广东算是有缘分的,1978年至1982年前曾在广州读过四年书。2009年底故地重游造访广东。    南方日报:您2009年造访对广

3、东哪个领域的变化最为印象深刻?    武佩荣:广州的巨变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由于我出国前一直在大学学习,因此对学校比较关心,对学校的变化感触也更深一点。当年广州的一些大学周围更像乡村,现在全都处于闹市中心了。好在老的大学并未夷为平地,原先的格局基本还在,从人文传承的角度来看,这是件好事情。出于发展教育的需要,广州郊区出现了新的大学城,10多个大学集中在一起,气派确实很大。    从与部分学校师生有限的接触和观察来看,高教领域对硬件的重视超过软件,可是育人的核心并非硬件和形式,而是师资和内容。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教育是一

4、个国家、一个民族立足的根本,虽说从广义经济的角度来看,教育也列在其中,但这是一个特殊的领域,不能等同于其它门类,不能以短期效益为衡量标准,更不能金钱“挂帅”。    由于我2009年到访广东,主要是跟新闻业同行交流,因此得以见证媒体业的兴旺发达,同时也可以感觉到相对宽松的新闻环境。记得当时讨论得比较热烈的一个话题是广州郊区垃圾场的选址,在那场争论中,媒体发挥了很大的活力和作用。从我有限的了解来看,广东的特色由此可见一斑。    另外从乌坎事件的解决来看,我认为这一事件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出广东的特色,即在中国的

5、政治和社会现实中,探索符合广东实际的改革之路。    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广东不局限于教条、改革创新这种精神,还是值得借鉴的。    谈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要注意人才教育转型    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不可能总是停留在诸如“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而应当超越短期性的实用主义,尽可能结合自身特点、借鉴海内外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进入中长期的前瞻性思维。后人赶超前人时可以见到以往的经验和教训,不一定要连弯路也照单全收,否则可能得不偿失    南方日报:广东2015年人均GDP将达到14139美元,整体实现跨

6、越中等收入。您如何理解“中等收入陷阱”?    武佩荣:广东提出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本身就表明广东十分重视“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事实上,这是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即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收入进入“中等”,同时,由于生产力的过剩,从以生产为主的社会过渡到生产、消费并存的社会,如何处理好这样一种综合的转型,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些发展中国家没有给出理想的答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远见,其主要表现形态之一是教育没有跟上。因为说到底,要在经济转型中保持竞争力,教育是关键,即如何培养未来的人才。有些发展中国家都未能做到

7、人才教育的转型,而只是片面地强调通过消费拉动经济,因而影响了经济的竞争力。    因此,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注意做到人才教育的转型。    南方日报:您认为,目前广东经济发展最需要注意的是什么问题?    武佩荣: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不可能总是停留在诸如“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而应当超越短期性的实用主义,尽可能结合自身特点、借鉴海内外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进入中长期的前瞻性思维。    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两年多前,我听到一种说法,即“中国仅用了30年时间就赶超了西方用了300年才达到的经济成就,应当允许

8、中国有时间去解决在赶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的“压缩赶超双效应”观点。在我看来,用这种说法解释已经出现或存在的问题不能说有什么错误,但这种思维方式难免让人产生疑问,因为后人赶超前人时可以见到以往的经验和教训,不一定要连弯路也照单全收,否则可能得不偿失。中国的环境问题可以视为这方面典型的例子。目前中国一些地方频频爆出环境污染问题,公众的健康因此受到严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