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世纪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ID:37833108

大小:943.00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9-06-01

世纪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_第1页
世纪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_第2页
世纪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_第3页
世纪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_第4页
世纪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世纪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五章21世纪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20世纪中叶,随着国际环境污染的日趋加重,特别是西方国家公害事件的不断发生,环境问题频频困扰人类。在解决环境问题的长期探索中,国际社会逐渐认识到,单纯依靠控制污染技术是解决不了日趋复杂和广泛的环境问题。只有实现生态可持续性和经济可持续性,人类才有可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原理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萌芽寂静的春天[美]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RachelKarson)在潜心研究美国使用杀虫剂所产生的种种危害之后,于1962年发表了环境

2、保护的科普著作《寂静的春天》。她通过对污染物的富集、迁移、转化的描写,阐明了人类与大气、海洋、河流、土壤、动植物之间的密切关系,初步揭示了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她告诉人们:在人对环境的所有袭击中,最令人震惊的,是空气、土地、河流以及大海受到各种致命化学物质的污染。这种污染是难以清除的,因为它们不仅进入了生命赖以生存的世界,而且进入了生物组织内。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增长的极限1968年各国的几十位科学家、教育家和经济学家成立了非正式的国际协会—罗马俱乐部(TheClubofRome)它的工作目标是关注、探讨与研究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使

3、国际社会对人类面临的社会、经济、环境等诸多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1972年以D.梅多斯(Dennis.L.Meadows)为首研究小组向该俱乐部提交了第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她指出:由于世界人口增长,粮食生产、工业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使得地球的支撑力将会达到极限,经济增长将发生不可控制的衰退。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2)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这是人类首次将环境问题纳入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政治的事务议程。大会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向全球呼吁:现在已经到达历史上这

4、样一个时刻,我们在决定世界各地的行动时,必须更加审慎地考虑它们对环境产生的后果。她提醒人们:由于无知和不关心,我们可能给生活和幸福所依靠的地球环境造成巨大且无法挽回的损失。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我们共同的未来”1980年,联合国向全世界呼吁:“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自然资源利用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确保全球持续发展。”1983年,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联合国要求该组织以持续发展为基本纲领,制订“全球的变革日程”。1987年,WECD把历经4年研究和论证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提交给联合国大会,报告

5、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对可持续发展做了深入探讨,并给出了定义。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的《里约宣言》,把可持续发展进一步阐述为“人类应享有与自然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成果的生活的权利”。把可持续发展战略列为全球发展战略,制定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行动计划——《21世纪议程》,使这一战略思想被世界各国所接受。本次环境与发展大会成了人类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和开拓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布伦特兰的可持续发展定义(取自《我们共同的未来》)“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6、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是鼓励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是鼓励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必要的,必须通过经济的增长来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增强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停止发展是消极的,是没有出路的,它不能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根源是贫困,只有发展,才能摆脱贫困,提高生活水平,才能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

7、必要的物质基础。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绝对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的承载力之内。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是有限制条件的,没有限制就没有可持续发展。对不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对可再生资源不断增殖,永续利用。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世界各国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可以不同,但发展的本质应当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文明

8、的社会环境。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经济发展是基础,自然生态保护是条件,社会进步是目的。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社会观)同代人的公平代与代之间人的公平公平分配有限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