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考古与华南民族史_文化史的考_省略__南方文物_民族考古_专栏主持辞_吴春明

民族考古与华南民族史_文化史的考_省略__南方文物_民族考古_专栏主持辞_吴春明

ID:37838723

大小:364.37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6-01

民族考古与华南民族史_文化史的考_省略__南方文物_民族考古_专栏主持辞_吴春明_第1页
民族考古与华南民族史_文化史的考_省略__南方文物_民族考古_专栏主持辞_吴春明_第2页
民族考古与华南民族史_文化史的考_省略__南方文物_民族考古_专栏主持辞_吴春明_第3页
民族考古与华南民族史_文化史的考_省略__南方文物_民族考古_专栏主持辞_吴春明_第4页
民族考古与华南民族史_文化史的考_省略__南方文物_民族考古_专栏主持辞_吴春明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族考古与华南民族史_文化史的考_省略__南方文物_民族考古_专栏主持辞_吴春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南方文物2008·2民族考古与华南民族史、文化史的考古学重建———《南方文物》“民族考古”专栏主持辞一.略说民族考古学“民族考古”曾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一个有争议的范畴,它的学科定位、性质、方法、领域及学术史等问题,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其实,“民族考古”(ethnoarchaeology)的性质已经明白地表现在字面上了,它就是民族学(ethnology)和考古学(archaeology)的组合,这一组合源于美国的人类学学术传统。人类学的本质是“他文化的历史学”。对于一个以欧洲移民为主流社会而建立的国家,美国历史的大部分时间是他文化的印第安人历史,都是“没有”文献记载的史前史,因此美国历民史的

2、重建无法通过文献史学,而只能依赖人类学。美国人类学所涉及的分科如民族学即狭义文族化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体质人类学等,就是适应复原他文化的印第安历史这一特殊的需要考而组合起来的,具有鲜明的功能色彩。在这些分科中,作为“活人”人类学的民族学和“死人”古人类学的考古学担任起了更直接、更重要的责任,在复原印第安历史的学术实践中,民族学与考古学几乎是不可分割的,尤其是在美国人类学学术史的早期,民族学家和考古学家常常身兼二职。在这一总体学术背景下,民族学与考古学的跨学科整合———考古学家借用民族志资料(强调直接历史法)、甚至参与民族学的田野调查(即所谓的“行动考古学”或“活的考古学”)等,民族学家

3、运用考古学的资料、借用考古学的类型学方法分析当代民族文化等,都是很自然的事情,不必勉强拉合!据我所知,这种水到渠成的学术整合才是“民族考古”的精神和灵魂所在。当然,随着人类学理论的发展与学术实践的推进,民族学与考古学的合作情况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我国的民族考古完全是近代学术“西学东渐”的产物,但由于我国的历史文化完全不同于美国,民族考古在中国的学术实践、性质地位与美国有很大的差别。我国的古代文化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都是一个以“华夏中国-四方万国”格局为特征的“多元一体”构架,古史的核心是“华夏(汉)中国”的本民族文化史,浩瀚的汉文史籍和丰富的文化埋藏,使得历史学体系的文献史学和考古学在古史的

4、重建上担当重任,人类学系统的民族学和考古学没有存在的价值。因此,即便借口“失之礼而求诸野”,在中原、“华夏中国”的考古学研究上借用他文化的“四方万国”的边疆民族志、甚至飘洋过海仰仗印第安人的“古代社会”,终究因陷入“间接历史”的误区,成功的很少。这也许就是李济、梁思永这些受过美国人类学训练的学术前辈,在回国后的“中国考古”主流学术上少谈民族学、人类学的缘故吧!当然,在以“华夏(汉)中国”为核心的我国古史框架中,处于他文化状态的“四方万国”(东夷、南蛮、西戎、北狄)边缘地带、边疆社会历史的重建则另当别论,由于多数“四方”边疆族群本民族自身文献历史的缺失,重建他们的历史同样只能通过他文化的历史

5、学方法———人082RelicsFromSouth南方文物民族考古与华南民族史、文化史的考古学重建——《南方文物》“民族考古”专栏主持辞2008年第2期类学来实现。因此,边缘、边疆地区的民族文化史,是我国民族考古发育的沃土。不管是林惠祥、冯汉骥、梁钊韬在南方高校倡办民族考古传统,还是汪宁生、宋兆麟、李仰松等先生南方民族考古上的卓越贡献,以及李济先生赴台后重举民族考古大旗、创办台大考古人类学系,都是基于同样的区域文化背景和他文化历史重建的功能需求。在“四方万国”的民族文化格局中,华南是“南蛮”的故地,东南百越、中南荆楚、西南百濮大致构成南蛮民族文化的三大系统,在现代华南民族文化、乃至华南“汉

6、人”文化上无不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华南民族史、尤其是土著民族史是我国民族考古学在古史重建上的最重要课题。由于“背依华夏,面向南岛”的文化史地位,华南土著、尤其是东南百越先民与南岛语族文化关系亲缘,放眼东南亚、太平洋也将是华南民族考古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华南土著民族史相对于华夏、汉民族文化的“他文化”性质,决定了华南历史研究、尤其是华南土著古史重建的人类学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立足民族学、考古学的整合,吸收历史学、语言学、生物人类学等材料和方法,重建“南蛮”土著民族的历史源流与文化形态,是华南民族考古的根本任务。二.华南民族史的考古学重建“民族(nationality)”或“族群(ethni

7、cgroup)”是什么?对这两个外来学术概念,民族学界有过不同的理解和运用。世界上有哪些民族,并没有哪个民族学家能说清楚、说准确,因为不同的民族学家、不同学科的学者对于民族区分的标准都不一样!"。我国的民族识别也有这个民问题,在实践中民族划分的标准千差万别,以至于迄今划定的56个民族都很难讲就是我国民族族存在、民族关系的客观状态,费孝通先生就说:“虽则中华民族和它所包含的50多个民族都考称为‘民族’,但在层次上是不同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